年的味道
宋漢國
歲月的風(fēng)吹落了一頁又一頁的日歷,鄰居太婆的話又在我的耳邊清晰起來:“如今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天一天好過呢”。是啊,秋風(fēng)吹去了黃葉,我們期待中的冬雪雖然沒有如期而至,日子一下子就進(jìn)入了臘月。吃了臘八粥就聽到年的腳步聲,聞到年的味道了。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年辦畢,二十八,把雞殺;二十九,樣樣有;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年拜了……”,小時候愛唱的這首順口溜不覺又在耳畔響起來,它牽系著我回到小時候盼年的氛圍中去了。
小時候正處在“短缺經(jīng)濟(jì)”年代,那時的年的味道仿佛很濃很濃。也許因為平時的生活短缺,日子的艱苦更醇厚了年的味道,更催生了人們對于年的期盼。當(dāng)時年齡還小的我們,對年的期盼是伴隨著對吃與穿的期盼中積累起來的。
記得有一年快到過年的時候,我在省城的姨媽提前給我和妹妹一人買了一雙過年穿的網(wǎng)鞋,白色的鞋底,軟軟的,深藍(lán)色的鞋面,帆布的,怎么看都有些耀眼。那鞋子與我們見了一面后就被母親放在床頭柜里了。母親說要等到過年才拿出來穿,新年穿新的嘛。為了能快點穿上新鞋子,我們在內(nèi)心里期盼著:年啊,快點來吧。我們天天掰著指頭數(shù)著年來的日子,可越是踮起腳盼過年,那年的腳步仿佛越來越慢。有些等不及的味道,我們就偷偷地把那鞋子拿出來,左瞧瞧右看看,那鞋子散發(fā)的橡膠味好香啊,我湊上去聞了又聞,聞到它就像聞到了年的味道,讓人生出幾分陶醉。有時趁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就偷偷將鞋子拿出來穿在腳上,在房里轉(zhuǎn)幾圈,那感覺真舒爽,仿佛腳下生風(fēng)?;叵肫饋恚X得年的味道就是穿新鞋子那般舒泰的味道。可當(dāng)我把鞋子收起來放進(jìn)柜子時,又感覺年的味道飄飄渺渺,飄得離我越來越遠(yuǎn)了,心里不禁悵然若失。
我們盼年不僅盼著穿新鞋子新衣服,還盼過年能吃上魚肉喝上肉湯。在計劃經(jīng)濟(jì)年代里,買肉可不像現(xiàn)在這樣想買多少就買多少,想肥的就買肥的,想瘦的就來瘦的,想肥瘦兼顧的就稱五花肉。那時買肉要肉票呢,在我們那地方,有了肉票還不定能按時買到豬肉呢。為了能讓我們在過年時大快朵頤,父母親常常在臘月二十之前的某一天的天剛蒙蒙亮?xí)r就起床,到幾里外的小街上排隊買豬肉。運(yùn)氣好的時候能快一點買回來,運(yùn)氣不好的時候,餓著肚子排了大半天的隊,輪到自己走近窗口時,肉已賣了個精光。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又要等到第二天起更早的床去排隊買肉,直到買到為止。村里總有人家先買到豬肉,有了豬肉他們可就忙活開了,刀在砧板上“朵朵”直響,那響聲村頭村尾都聽得見,聽到響聲感覺年的腳步真的近了。那些人家正在準(zhǔn)備做肉糕炸肉圓子。等到哪一家開鍋炸肉丸子時,那豬肉香里混雜著香蔥味道,那香氣恣意地往人的鼻孔里鉆。也許是平素兒很少吃肉的緣故,那香味聞起來是那么濃郁,那么醇正,那么容易刺激人的食欲,聞著聞著我們的口水直往外冒,喉結(jié)在上下不停的滑動,仿佛有一種聲音從喉嚨深處發(fā)出:年啊,你快點來啊。但不管我們怎樣期待,年還是如老太婆那三寸金蓮的小腳在不緊不慢地前行,慌什么?才臘月二十幾,不到臘月三十,你能見到滿桌子的有魚有肉好菜?
那是“大人盼分錢,小孩望過年”的年月,盼著盼著,我們長大了;盼著盼著,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來了……
現(xiàn)如今,年味淡了很多:禁鞭以后人們似乎感覺不到年的熱鬧喜慶,但環(huán)保的年讓人喜從心出,笑逐顏開;年味看似淡了,但年味比小時候“短缺經(jīng)濟(jì)”年代的年味富足多了……,其實,不是年味真的淡了,只是年味已經(jīng)浸潤在平常日子里,人們看慣了年景,那鱗次櫛比的樓房,滿街奔跑的小車……讓人看的眼花繚亂;人們聞慣了年味而嗅覺不“敏感”了,嘗多了年味而味覺“失靈”了。就說吃吧,平時就是雞鴨魚肉翻著花樣吃,煎,炸,煨,炒;酸,甜,辣,咸,五味嘗遍,等到過年,你又能吃出什么新花招?有膩的感覺;再說穿吧,平素里也是變著款式穿,春夏秋冬不同款,時尚休閑的,經(jīng)典名流的,韓版新潮的,款式大方,花色含蓄,樣樣穿過,待到新年來臨,你又能穿出啥子新花樣?有淡的滋味。
不管年味怎么淡,我們再不可能也不愿意回到小時候踮起腳尖盼年到的短缺經(jīng)濟(jì)時代。年再怎么淡,高樓大廈里吹出的不是貧窮的炊煙,滿桌的菜肴、清甜的美酒里飄的是快樂溫馨的香味,人們的笑靨里滿含幸福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