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兒女之間的默契比其他親人顯得更神奇、更神秘。母親呼喚兒女乳名的聲音能讓你心安神定,甚至具有治病之功效。
我出生在60年代,家住偏遠小山村,距公社所在地30多里,離區(qū)公所所在地翻山越嶺走直線也有40多里,而且還有10幾里崎嶇山間小路。我們村只有一位赤腳醫(yī)生,可見在那個缺醫(yī)少藥的年代,看病成為一大難題,無論大人小孩有點頭疼腦熱的好多是用土方子治療,有的請赤腳醫(yī)生打兩小針,拿點藥丸就解決了。不知是那時的藥效好,還是人的抵抗能力強,很多小病吃兩天藥,扎兩針就沒事了。
當然,泱泱幾千年的華夏文化,我們的祖先發(fā)明的民間藥方很管用。比喻有人風寒感冒了,在自家菜園里就地取材挖些生姜、蔥蔸,摘一把辣椒,再攪一碗面糊,兌點胡椒粉等,煮碗辣湯,讓病人趁熱喝下去,然后睡在床上,緊捂棉被發(fā)發(fā)汗就好了。
記得小時候,有次鬧肚子,總是晚上起來跑廁所,父母很是著急,于是就想起拜雞公的妙方來。這個方子頗具迷信色彩。那時候灣子里每家每戶門旮旯后邊都建有雞籠,因擔心山里的野貓和黃鼠狼晚上偷雞吃,所以就把雞籠建在屋內(nèi)。雖不衛(wèi)生,但比較安全。待夜晚入靜之時,母親帶我站在雞籠門前,要求我雙手合十,放至胸前。然后母親嘴里念念有詞地說道:“一拜公雞大哥,二拜母雞二哥,請你們晚上替我多屙,我白天多屙?!蹦赣H在前邊說一句,我學一句,每晚拜7遍,連拜7晚。后來拜多了,自己也記不清了,不知怎么回事,病稀里糊涂地好了。
更神奇的是母親呼喚兒女乳名的聲音能治病,在我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還延續(xù)著一個習俗,當小孩突然受到驚嚇時,母親立即用手輕輕扯著他的耳朵,小聲喊著“毛——嚇著別怕哈,毛——嚇著別怕哈。”每當哪家小孩出現(xiàn)低燒不退,晚間睡覺突然哭醒或驚醒的現(xiàn)象時,有經(jīng)驗的老太太會神秘地告訴年輕的媽媽說:“這小孩在外邊嚇著了,丟了魂,娘喚兒聲應千里,喊幾晚上就好了?!蹦赣H喊乳名治病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晴天的夜晚讓生病的小孩(如乳名叫狗來)站在他母親面前,他母親用手指輕輕地扯著他的耳朵,拿腔著調(diào)托長聲音喊道:“我的狗來兒啊——,在外邊南的北的,東的西的嚇著了,媽媽喊你趕快回——來——呀!”旁邊另有一人幫腔回答到:“回來了。”然后接著再喊。娘喊乳名的聲音能劃破夜空,翻山越嶺,傳向千里之外。那喊聲里飽含憂慮、焦慮,顯得凄徹、凄婉、凄涼,大有驚天動地之功,催人淚下之效。一邊喊,一邊從一只碗里數(shù)一粒豆子放進另一只碗里,因為每晚要喊一百聲,不能多,也不能少,故用豆子記數(shù)。不知是精誠所至,還是母親法力無邊,有時讓你不得不信,“病”果然好了。如今時?;貞洿耸拢H感神奇。
現(xiàn)在家鄉(xiāng)生活比以前好了,村里年輕人大多都走出大山,長年在外務工。家里多是空巢老人。作為兒女,當你辛勤工作一天,在喧鬧的城市里進入夢鄉(xiāng)之時,是否還能聽見媽媽喊你乳名的聲音呢?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