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琴
——謹以此文懷念王安雄老師
一大早,我的在線QQ便有頭像閃動,點擊一看,一行字跡印入眼簾:王安雄走了。
王老師真的走了么?!我的心猛地一抽,為一位真正的詩人、為一位老師和朋友的離去而悲傷。他的音容笑貌,此時此刻浮現在我的眼前——
那是一個月前,他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他目前的狀況,說是剛從醫(yī)院回來,心臟出了問題,檢查結果是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堵塞嚴重,他預感到自己可能難以挺過去,說要把自己最近寫的一首詩發(fā)給我,詩的名字叫《云端聽深山石階……》(刊發(fā)在2015年10月21日《江西地質礦產》報):
我們只是明白 只是認定
大千世界 任何生命
都應尊從一個最基本的操守
就是每一個生命
都該去做自己一生中
最擅做的有益眾生的事情
如雞 鳴唱司畏
如犁 埋頭耕耘
如窗 采集光明
…………
我在想,當時寫這首詩的王安雄,正躺在病榻上,身上連著輸液管,沒有絕望,沒有呻吟。他,一個詩人,仍在寫詩,以詩丈量生命的厚度,以詩抒發(fā)生命的豪情;他,一個戰(zhàn)士,仍在戰(zhàn)斗,與病魔抗爭,與死神較量!
早在80年代,我就認識了王安雄,那是參加局里舉辦的第一期通訊員培訓班,他是我們的老師。那時,我們一群文藝小青年,對文學充滿了詩意和幻想。那時,讀王老師的詩,感覺特別的美,每當大家拿著自己的習作向他求教,王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耐心指導,不斷地鼓勵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他還在班上舉辦詩歌朗誦和講評,氣氛特別活躍,學員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很高、詩興盎然。
之后,我的幾首小詩在由他主編的江西地礦報上發(fā)表,也由此開啟了我的文學之夢……
很多年過去,聽說他調回了南京老家,一直也沒再聯系。自從我來到局里,接手《江西地質礦產》報的編輯工作,跟王老師又聯系上了。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歷經文學的春夏秋冬,可敬的王老師,癡心不改,熾愛如初,對詩歌依然情有獨鐘,不斷地給我發(fā)來他的新作,讓我?guī)退l(fā)表在網上報上。前前后后,在我們的國土資源作家網、紅杜鵑文學網和《江西地質礦產》報上,共發(fā)表了王安雄的幾十首詩歌,包括組詩、散文詩。
這期間,我還收到了他贈予的詩集,每本書上都有他的親筆簽名。在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星空的密碼》的扉頁上寫著:建華文友惠正,王安雄敬贈,2011年9月18日;在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卷首語·學生版》《精短散文·學生版》《哲理小品·學生版》三本書中,細心的王老師,把選有他作品的目錄用筆勾劃出來,我統計了一下,三本書一共收入了王老師的12首散文詩,且每本書的扉頁上都有他的親筆簽名和贈言。
“我們的生命如縷縷陽光,在天南海北每一個角落展示光明 ──只要有水在,就有我們。只要有土在,就有我們。只要有空氣在,就有我們?!痹娙缙淙耍袼娜似贩A性,陽剛淳樸,充滿了正能量。
“我們選擇嫁接作為支點,在自己與時代的嫁接中創(chuàng)造一個更新的生命。嫁接在巖石上,就結出森林。嫁接在琴弦上,就結出樂章。嫁接在蒼天上,就結出日月星辰……”詩歌是他的生命,與自然融為一體,伴青春之旋律,煥綠樹之常青。
王安雄的詩,格調很高,大氣詼宏,讀之有一種蕩氣回腸的暢快,又有一種耐人尋味的哲思。在他那首《生命之琴》的代表作中,王老師抒發(fā)了他對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不管天有多高,海有多藍,路有多遠,你的生命之琴,總是可以憑借自身的音階,去一步步逼進。高山流水,你可以做到;浩然正氣,你可以做到;直至不朽的絕唱,你也可以做到?!?/p>
原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周志興對王安雄有一個中肯的評價,他說,王安雄是江西地質文學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和奚青、常江、黃世英等地質作家一樣,都是愛好文學的地質青年,他的才華和為人在江西很有影響,為江西地質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詩人已去,詩魂永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