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不朽的《復活》
梁衛(wèi)山
再一次翻開《復活》,我還會從這經(jīng)典之作里讀到些什么?是的,初看《復活》,或許發(fā)現(xiàn)這部書里的一些缺陷,比如聶赫留朵夫忽然間的良心發(fā)現(xiàn),不顯得生硬缺少鋪墊嗎?比如瑪絲洛娃執(zhí)意不跟聶氏而跟西蒙松,不顯得牽強而又不合情理嗎?再比如結構,作者的筆只跟隨聶氏的行止,而記錄下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受,視角單一,不顯得單調(diào)、散漫、沉悶嗎? 但你細細的讀下去,卻發(fā)現(xiàn)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表面的東西。
因為,無論你什么時候翻開《復活》,都會無法抗拒那個夜晚,那輕柔的迷霧、神秘的喘息、巨大的坼裂聲,那冰塊撞擊的魅力,描寫的真是出神入化,絲絲人扣。如果你用心去讀,還會讀到不朽的經(jīng)典《復活》里有“托爾斯泰”主義,那就是悲天憫人平等仁愛。
是的,“托爾斯泰主義”就活在《復活》里,它的核心就是“勿以暴力抗惡”,托翁認為以牙還牙、怨怨相報不是解決人間爭斗的唯一妙法。為了實現(xiàn)他的主義,托翁讓聶赫留朵夫作了自己的化身。也就是說,在托翁的作品里,在他塑造的人物中,沒有人像聶赫留朵夫那樣忠實地奉行托爾斯泰主義。為了這一主義,托翁硬是讓聶氏在一夜之間就良心發(fā)現(xiàn),并跟著瑪絲洛娃踏上了流放西伯利亞的漫漫長路。同樣,也是為了這一主義,托翁硬是讓瑪絲洛娃拒絕了聶氏,舍棄片刻的歡娛快樂,選擇精神之戀,完成了精神“復活”。
在同輩以至后來的世界級作家中,托爾斯泰是一位重思想輕形象、重內(nèi)容輕技巧的寫作高手。正因為如此很難讓人感受到所謂的“風格”,托翁不是風格化的作家。好多風格化作家的書你一打開,鮮明的特色就會撲面而來。然而托翁不是,他大匠無俱細,就像一朵巨大的山峰繚繞著云霧,你只能感覺到他的大卻無法指認一石一澗。是的,有風格的作家你可以感覺和概括,可是有“主義”的作家卻只有托爾斯泰。你可以不喜歡他的主義,但你不能不景仰他的境界。
為了在不朽的經(jīng)典之作《復活》里體現(xiàn)他的主義,托爾斯泰寧可傷害藝術,在《復活》的最后一章里,托翁就在直接宣講教義了。這歷來是遭人指責的一章,也許會留下藝術上永久的遺撼,但作家對主義的忠誠卻令人尊敬。極少有人會像托翁那樣有自己的主義,也極少有人會像托翁那樣不遺余力地忠誠于自己的主義:人活著就要有良心、就要平等博愛!
這就是我再次細讀不朽的《復活》后讀到的不朽的東西。
地址:山東省壽光市國土資源局
(編輯:作家網(wǎng))上一篇: 鐘情于《金山銀水》的張兆華
下一篇: 春雨后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