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家鄉(xiāng)的“年味”
林 瓊
又一個年如約而至,同樣懷揣一種無可名狀的欣喜與希冀,帶著孩子、捎著濃濃的溫情回家過年。這次回家又有新感覺,除了感受到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外,我還感受到家鄉(xiāng)“年味”的變遷。“車水馬龍”的街市、缺少“松枝”的年以及游人如織的沈家山,成為我對家鄉(xiāng)“年味”的獨特回味。
“車水馬龍”的街市讓人心潮澎湃
臘月二十八下午驅車趕回馬龍,剛出高速公路收費站,一股濃濃的年味就撲面而來,迎賓大道兩旁路燈上懸掛著的大紅燈籠,給人一種喜慶祥和的感覺,像一個個正在擊鼓歡呼的舞者滿心歡喜地迎接游子歸家。駛過迎賓大道,再沿著龍翔路緩緩前行,右轉駛入啟秀街口,就到家了!可就是這短短不足2公里路程,卻行駛了將近20分鐘,委實讓我們體驗了一回真正的“車水馬龍”!好不容易行至家門口,路邊的停車帶早已“車滿為患”,只得跟隨車流緩緩繞行,將車停至距家400米有余的云龍路中段。步行回家途中,看著有序停放于道路兩旁那一輛輛各式各樣的汽車以及啟秀街大橋和農(nóng)貿(mào)市場附近人頭攢動、比肩接踵的景象,我不禁心潮澎湃——車流、人流的大幅增加,啟秀街東段頃刻間變?yōu)橘徫锏奶焯?,不正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鄉(xiāng)乘著改革的春風穩(wěn)步發(fā)展的最好昭示嗎?雖然與往年相比,今年為了停車委實“折騰”了一番,但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馬龍人,徜徉于“車水馬龍”的街市,親歷著家鄉(xiāng)一點一滴的發(fā)展變遷,一種強烈的喜悅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的家鄉(xiāng)不正是一個‘車水馬龍’‘人見人愛’的好地方么!”一個聲音從我心底傳來。
缺少“松枝”的年同樣“年味十足”
馬龍人有過年插松枝的習俗。除夕前,家家戶戶都會將松枝插在大門兩側,寓意新的一年清吉安康。一些家庭還會將松針鋪在地板上當“飯桌”用,讓清新的氣息陪伴家人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開啟一個生機勃勃的新年。今年,不知就里的我照例去街上買松枝。沒承想,在農(nóng)貿(mào)市場轉悠了一圈,竟然連半根松針的影子都沒見著。“往年這個時候,啟秀街大橋上隨處可見叫賣松枝和松針的賣家。明天就是除夕了,怎么還沒有松枝賣呀?”我滿心狐疑,打算晚飯過后去城郊的沈家山摘兩枝,被哥嫂及時止住。他們說:“今年縣里森林保護力度空前,隨意采摘松枝的后果很嚴重,如果因為兩枝松枝影響到一家人正常過年,那可就得不償失了!”由于父親退休前長期從事林業(yè)工作,我們一家人對保護森林的政策自然是“聞風而興”。春節(jié)期間,我細心地發(fā)現(xiàn),左鄰右舍大門外都貼上了嶄新的對聯(lián)和門畫,唯獨不約而同地缺少了松枝,但節(jié)日的氛圍不曾有絲毫消減,年味依舊濃厚,心情同樣大好,保護樹木已然成為馬龍人“一呼百應”的全民之舉。對于二十萬馬龍人而言,通過不插松枝、保護森林的舉手之勞,打造“綠滿馬龍”的美麗家園,享受“天然氧吧”的健康生活,推動馬龍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發(fā)展,大家打心眼兒里愿意、樂意!
游人如織的沈家山為節(jié)日增色不少
或許是去年冬天氣溫偏低、光照不足、熱量不夠的緣故吧!今年沈家山的櫻花開得比往常晚了一些,春節(jié)期間,櫻花林只是稀稀疏疏地冒出一些花骨朵,尚未開放,但絲毫不影響游人暢游的興趣。大年初二午飯過后,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啟了沈家山之旅。沿著沈家山環(huán)山而行,只見沈家河沿岸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已經(jīng)完成,河岸變得更加美麗、河道變得更加寬闊、河水變得更加清澈,真可謂“小改造、大改變”,讓人為之驚嘆!登山的人群絡繹不絕,分不出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喜悅的神情,大家或信步談笑、或輕聲低吟、或駐足遠眺、或快步前行……呈現(xiàn)出一派喜氣洋洋、其樂融融的節(jié)日氛圍。行至櫻花林,放眼望去,成千上萬株枝葉婆娑、含苞欲放的櫻花樹和著微風輕輕起舞,盈千累百的游人穿梭于櫻花林間閑談怡情、嬉戲玩耍、拍照留影,山與城、林與路、樹與人,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一幅清新淡雅的唯美畫卷。漫游沈家山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成為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成為其中難能可貴的“點睛之筆”。因為,游人的到來,為沈山家的春色添彩,為馬龍的春節(jié)增色!
進城采購年貨的車輛和人群大幅增加、自覺摒棄插松枝的舊俗、游覽沈家山的人群劇增,這就是2016年家鄉(xiāng)年的變遷,也是我對家鄉(xiāng)“年味”的獨特回味。
作者姓名:林 瓊
工作單位:云南省曲靖市委政策研究室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