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如連山噴雪來
文/伊豆
海寧,這個曾被蘇軾譽為“古邑”之地的江南古城,如同鑲嵌在杭嘉湖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她如一朵吐英納華的浪花,矗立在錢江的潮頭之上。
這是一方鐘靈毓秀的土地。相傳秦始皇曾在此地徘徊了很久,說東山西山相偎之處有“王者之氣”。在“王者之氣”彌漫了幾千年之后,這一方青山綠水,這一江濤聲潮韻,這一片文風詩雨,孕育出了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中國新文化史上的一代才俊徐志摩以及一代武俠小說之父金庸。時光荏苒了幾十年之后,這個文脈洶涌如錢潮的江南古城,已然成為一個久負盛名的皮革之城。
我知道那是一種召喚,一種幾乎命定的無可抗拒的召喚。讓我輕輕的,像偶然飄于西天的那片云彩,悠然飄落在詩人徐志摩的故鄉(xiāng)。
是藍空中高飛的雁陣為我送來錢江的潮汛嗎?我知道那是一種召喚,一種幾乎命定的無可抗拒的召喚。讓我輕輕的,像偶然飄于西天的那片云彩,悠然飄落在詩人徐志摩的故鄉(xiāng)。
十一月,陽光輕輕似披肩,置身于詩人徐志摩的故居,像是走進一首輕盈浪漫的詩里。這是一座半是傳統(tǒng)、半是歐式的樓房,墻面桔黃與灰色相間,樓宇精舍,鋪陳華麗。門樓上由徐志摩的表弟金庸先生題寫的“詩人徐志摩故居”七個大字,赫然醒目。
這座雅致、高潔、中西合璧的志摩故居,是當年徐志摩的父親為他和陸小曼結婚而建的新房。不過,志摩并未在此居住多久,便去了外地。
推開一道虛掩的門,迎面一塊白底黑字的匾額,上書“安雅堂”三個大字,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一個雅致,安靜的居所。廳的正東陳列著徐志摩文學活動的圖片資料,玻璃櫥窗內展示詩人各個時期出版的著作與研究書籍。西墻醒目地掛著一幅徐志摩與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合影。西廂房是徐志摩家世生平陳列。繞過精致的回廊便來到后廳,漂亮的吊燈下是詩人白樺般頎長的塑像,塑像的背景則是他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偶然》。左側墻上是詩人生前好友胡適,梁實秋等名家對他的評價。正如胡適給詩人的評價那樣,詩人畢生追求的就是愛,自由和美。為了一顆心的燃燒,義無反顧,獨自鐘愛著墨跡。因為這種“完全詩意的信仰”,詩人可以淋在雨中幾個小時只是為了等待天邊的彩虹;他可以坐著火車走很長的路,為的是到鄉(xiāng)間去拜訪他崇拜的詩人哈代;他為了幾行新詩可以拋卻博士一類的光環(huán),卷了書包只身去往英國,也只是為了拜羅素為師。這種近乎率真的癡迷,讓人忍禁不禁又心疼莫名?;蛟S,詩人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癡人吧?然后,他為了“一種特異的感動”,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走成了一首詩。正如詩人在他《猛虎集》的序中這樣界定他滿腔熱愛的事業(yè):“世界上再沒有比寫詩更慘的事”。年輕的詩人終究來不及作別西天的云彩,走了。走得竟是如此慘烈而決絕!
步入略顯昏暗的樓道登上二樓,褐色的雕花窗欞古樸中透著一絲細膩精致,羅漢床、紅木靠椅,圓桌和云石掛屏,故居的門窗、廳堂的陳設、前妻張幼儀的臥室,都是中國傳統(tǒng)式樣,典型的大戶人家、書香門第。徐母的臥室里卻有一只西式壁爐。也許因為徐志摩的父親從事的是“洋務”生意,才會有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創(chuàng)意吧!東廂房是徐志摩的書房,墻上掛著“眉軒”二字的橫幅。這大概因為陸小曼還有一個少有人知的名字陸眉有關。徐志摩將書房冠以“眉軒”,不難看出這對戀人的恩愛之深。書房內有留聲機、英文打字以及全套西式家具。眉軒對面是當年的新房。迎門墻上懸掛著兩人的新婚照,陸小曼一襲白紗居前,詩人西裝革履俯身侍后,郎才女貌,真正的神仙眷侶。一應的西式家具,床前的五彩羊毛地毯,與書房一律都是粉色。這些柔軟的令人心醉的色彩直到今天依然鮮研如初,浪漫滿屋,如同詩人恒久不滅的浪漫情懷!
下樓轉入后院,精致的小院,翠竹扶疏,粉色的茶花含苞待放,一叢闊葉的芭蕉依然高擎著一把綠傘,花草樹木,高低錯落。風起葉歌,令人恍如置身于人間四月天。撫摸詩人故居的磚石、欄桿,一草一木,仿佛處處都能看到詩人那白樺般頎長寂寞的身影,仿佛處處都散落著詩人雋永的詩篇,仿佛那顆年輕的詩心仍在勃勃地跳動。就連墻角撫琴的蟋蟀,也似詩人多情而浪漫的歌吟。
徐志摩在海寧硤石鎮(zhèn)的故居實際上有兩處。聽工作人員介紹,徐志摩家還有另一處老宅,在鎮(zhèn)西南河17號。據說,一代文宗就出生在那里,并在這座老宅里度過了22個春秋。志摩筆下《一道金色的光痕》、《家德》、《祖母之死》等傳世名作,都是圍繞這座老宅而寫的。正是那座老宅的每一根椽子,每一塊磚瓦孕育了詩人倜儻風流,色彩斑斕的文才的吧?令人傷感的是原來那座四進式的明清古建筑早已成了斷壁殘桓。不過,無論是新居舊宅,都鏈接著這位詩人清晰可辨的人生印記。
有人說他是東方詩哲,有人說他是中國的拜倫,有人說他是新月下的夜鶯。而他自己說;“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云,翩翩的在空際游,愉快于無攔阻的逍遙,但有時候也會不知道風是那一個方向吹。然而,他就是一只天教歌唱的癡鳥,把他柔軟的心窩緊緊抵著薔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
歲月如流,往事如煙。卻帶不走詩人那縷不眠的詩情和活潑的靈性?;蛟S,他已經化作了錢江潮低低的潮音,正在不遠處向我召喚……
那些被歲月打磨出來的古老青石靜靜地守著小河,有一種寓言的美。我的思緒層層疊疊,拾級而下,在清淺的水波里尋找詩人丟落的足印。
從志摩故里出發(fā),驅車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觀潮勝地鹽官,離觀潮時間還有2個多小時,我們選擇先參觀鹽官古城。
歷史文化名鎮(zhèn)鹽官,集自然奇觀與人文盛景于一身,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民俗文化、動人的民間傳說和壯觀的海寧涌潮聞名于世。2200年前的西漢吳王劉濞設司鹽之官于此,地以官名。這里,從捍海長城到鎮(zhèn)海古塔,從千年古剎到皇家御花園,叢宰相府第到海神廟宮,無不與皇族有著密切的關系,悠遠、神秘、處處隱現皇者之氣。
一道巍峨的古城墻橫亙在我們的眼前,城墻正中就是恢宏雄偉的宣德門,為鹽官古城五大城門之一的東北門,據說乾隆帝六下江南,四駐海寧,均過此門。進入宣德門便是宰相府第風情街。街區(qū)融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城隍古廟、傳統(tǒng)商鋪、特色民居于一體,古風悠悠,風情獨特。我們從容地游覽了城樓、吊橋、點將臺,漫步在11月的陽光下,一路上品味著鹽官特產眼睛糕和襪底餅,沿途參觀了楊兵部宅和鄭曉滄故居。
走累了,就坐在廊橋的美人靠上,我的視線掠過對岸層翠疊嶂的柳枝,在一排密密的垂掛的迎春藤的掩映下,一條幾乎靜止的小河抱著滿腹的詩香倏然入目,這使我驚喜無邊。小河寬不過幾尺,像一條細細的絲絳,輕挽著兩岸的粉墻黛瓦。河水青碧如玉,像是誰那一道多情的清眸。一株株墨玉一般的水草輕輕地蕩漾在小河的柔波里。波光、艷影;軟泥、青荇;這不是詩人筆下的那條河嗎?我顧不上腿酸,信步來到河邊,拾級而下,在清淺的小河里,尋找詩人丟落的足印。
河畔,那些被歲月打磨出來的古老青石,有一種寓言的美。在靠近水面的石階上,幾只小蝦輕輕抖動著小足,似乎正在忘情地彈著琵琶,一群小魚兒像一只只白帆船悠然于水底的綠色叢林里。還有一些更小的小魚兒排著整齊的隊伍,緊貼著石壁搖頭擺尾,小嘴張張合合,好像在集體練聲似的。
渾圓的太陽落在水中,陽光金黃的指尖抖落彩虹一片。這種美遇,只有兒時在故鄉(xiāng)玩耍時才得以一見,真有 一種他鄉(xiāng)遇故知的親切。我去過周邊的紹興、周莊、西塘、烏鎮(zhèn)等幾乎所有的水鄉(xiāng),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小河。我遇見不是河流,分明是一首流動的詩,一首從古傳到今的詩,一首穿越了不同的心臟且共鳴的詩。眼前的美景才化作詩人筆下的水墨的吧?或者,它是留在世上的第二條康河?站在小河邊,我的思緒層層疊疊,多想自己變成小魚兒,迷途于這江南的十里柔波之中……
那么,是錢江潮奔騰不息的激情孕育了這片土地上不竭的文脈吧?似乎,這里的每一片云彩,每一朵浪花,每一粒石子都藏著動人的故事。一代一代的浪潮拍過來,一陣一陣的風吹過來,一個一個的時代巨匠向我走來。魯迅、朱自清、王國維,戴望舒、梁實秋、徐志摩,豐子愷……這些文化巨人離我竟如此之近!似乎,這些慈祥的白胡子老人從時光深處正向我頜首致意,令我重又變回童年------任由我赤著腳在童年的陽關下謔浪玩耍,任由我在他們身上種花,涂泥巴……
前面,一株巨大的“黃金樹”在滿眼層層疊疊的綠色里顯得格外起眼,樹下一幢氣勢不凡的官邸便是陳閣老宅了,據說這座神秘的宅邸還與清朝王室有著一層斬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傳說雍親王胤禛早年無子,后生下一個女兒,恰巧此時朝臣海寧陳閣老生下了一個兒子,兩個孩子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為無子繼承王位的憂慮中,雍親王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調包計。那男孩長大后做了清朝入關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就是清高宗乾隆。這個故事由于在民間流傳甚廣,影響很大,后又被金庸先生寫進了《書劍恩仇錄》中,因此以訛傳訛,有人便把鹽官鎮(zhèn)當做了乾隆故里。其實乾隆的身世非常清楚,他出生后“洗三”的金盆今天還在雍和宮內供人參觀,哪里會有如此的調包計。只是,這個故事幾百年來在坊間偷偷流傳,大量文學作品也以此為藍本,延伸出各場精彩好戲,也給陳閣老宅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出了宰相府第風情街,就是王國維故居了。先前讀過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部著作的核心是人生的三個境界。其實,大師用三首詞的名句糅合在一起,是想告訴我們要對自己一生的經歷重新認識。當你功成名就時,再回過頭看你走過的路程,你會發(fā)現一路的辛酸都只為了你堅定的目標。一直仰慕大師的才華,我們欣然步入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座木結構庭院式建筑,粉墻黛瓦,古樸莊重,是王國維九歲時其父王乃譽所建,時名“娛廬”。故居共分兩進,第一進平房為廳堂陳列;第二進樓房,樓下是王國維生平家世、學術成就及對王國維學術研究的展示,樓上是書房、臥室等的復原陳設?!皣鴮W大師”王國維在此度過青少年時代的十二個春秋,以后即使游學在外,仍每年回來小住,王國維稱其為“西城小屋”。他的一部《人間詞話》,奠定了這位我國近代史上蜚聲海內外的學者國學大師的地位。與王國維故居一巷之隔的就是金庸書院了。這座書院是金庸先生的家鄉(xiāng)人民按清嘉慶年間的安瀾書院的格局而興建的。書院分東、中、西三路。東路為居住休息區(qū);中路為藏書展示區(qū);西路為接待游覽區(qū)。書院較為全面地展示了金庸先生的學術成就,并將成為研究和弘揚金庸武俠文學的重要場所,以及金庸先生回鄉(xiāng)講學、傳播學術思想的圣地。金庸先生的作品早已家喻戶曉了,走在書院幽靜的長廊,墻上全部是先生的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的浮雕石刻,看著一個個生動的畫面,贊嘆先生瀟灑的書劍人生,耳邊回響著刀光劍影,不覺豪氣頓生,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位游走江湖的女俠……
人生也如同這潮起潮落,我們要承受偉大之后的渺小,輝煌之后的黯淡以及被賞識之后的被冷落。而生命原本充滿神秘的未知,有大起大落,有大成大敗,才會有生命激蕩的張力吧?
早知道錢江大潮自古就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當然要去體會那“潮起海寧”的壯觀景象。來到觀潮勝地公園。白石臺前是氣勢恢宏的牌坊,右側則是乾隆手書的“觀潮勝地“的石碑。登上白石臺,眼前便是一望無際的錢塘江了。陽光將隱約的遠山繪成一片的起伏的浪,江面平靜似沙,或許,此刻的錢塘江正蓄勢待發(fā),敞開懷抱準備迎接大海女神的到來吧?
雖然早已過了蘇軾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日子。對于久居東海之濱的我來說,更知道“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月盈水漲,月虧水消。白天稱作潮,夜間稱作汐。原來月亮才是錢江潮天上的戀人啊!
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已是人頭攢動。人們翹首東望,等著,盼著。下午1點33分,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響聲,似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大海女神終于如約而至了。
“潮來了,潮來了”有人興奮地大叫起來。我踮起腳尖向東望去,只見東方的天邊出現了一條白線,響聲越來越大,似萬馬奔騰,如響雷貫耳。那條白線逐漸拉長,如仙女善舞的長袖,似瑤池騰空的白練。真是“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的景象。緊接著,悶雷似的咆哮聲震徹天宇,大潮形成了一道白色的城墻,風吼浪號,地動山搖。霎時間,浪潮卷起千堆雪,奔涌著向江堤席卷而來。人們歡呼聲,尖叫聲也被嘯浪卷走。每個觀潮的人,無論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個個臉放紅光,人人歡呼雀躍。第一次看到這壯觀的錢江潮,我的心被深深震撼著,未待我定睛細看,潮頭已經奔涌向西,轉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一切都在瞬間發(fā)生和完成。錢江潮多像一位率性的女子,誰也拽不住她飄逸遠去的衣袂,就這樣曲終人散了嗎?那苦苦等待的,那激情萬丈的潮水就這樣遠去了嗎?眼前沒有了濁浪滔天,沒有了雷霆怒吼,我的心不覺有點失落,如聽許巍的感覺。夕陽下的錢塘江多么安詳,我癡癡地在徘徊江堤上,獨自聆聽錢江潮激情之后舒緩的呼吸。這是水的包容隱忍嗎?有時候沉默比爆發(fā)更需要勇氣!水,總能讓人思索的,劍拔弩張不是水的本意,上善若水才是水的品性啊。就如人世間的愛情一樣,只有摧肝裂膽地愛過,才會懂得風輕云淡的珍貴吧?而所有的生命最怕動情。一個“情”字,天地為之色變,這就有了怒潮和雷鳴的嗎?
人生也如同這潮起潮落,我們在享受短暫的偉大、輝煌和被賞識以后,更多的是要承受偉大之后的渺小,輝煌之后的黯淡以及被賞識之后的被冷落。而生命原本充滿神秘的未知,有大起大落,有大成大敗,才會有生命激蕩的張力吧?
眼望西天,一朵朵云彩,斜斜地排立著,像一首浪漫的長詩。一聲聲秋雁,操著舊時親切的方言,反復吟誦著誰的詩句?我們要告別海寧了,帶不走的,是這塊美麗的土地、壯觀的潮涌和詩人那永遠年輕的詩魂……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