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顶级特黄大片,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大地资源影视中文二页,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曾祖父有把紫砂壺

來源:作者:楊廣虎時間:2017-05-08熱度:0

曾祖父有把紫砂壺

楊廣虎

    曾祖父(寶雞話叫yin把爺)去世的時候,父親拿出了一把紫砂壺,曾祖父沒有傳給爺爺,而是直接傳給了父親,因為父親是長孫,也已經成家立業(yè),曾祖父非常喜歡他,就傳給了父親?! ?/p>

    我那時還很小,只有五六歲。依稀記得曾祖父經常拖著一雙布鞋,在村里轉來轉去。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已經實行了土地改革承包到戶,曾祖父已經九十多歲了,家里人不讓他勞動,他急的沒事干,轉來轉去,不是地里,就是村里的小學。他最喜歡聽村里小學的朗讀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小,曾祖父就叫我《三字經》,先死背再講解,如果背不過,他會打我屁股;實在背不了,就不許吃飯。母親看不過去,總會偷偷給我吃的。  

    據村里的老人講,曾祖父世代耕讀,他是清末的秀才,曾祖父才十幾歲就中了秀才,是我們塬上的第一名,當年有人乘一騎棕紅馬從縣城專門報喜,曾祖父的父親高興之極,請了西府秦腔名角,在村里唱了三天三夜大戲?! ?/p>

    曾祖父的這把紫砂壺,就是他中了秀才之后去長安,在大雁塔下,朋友送的?!把闼}名”,苦讀圣賢書,離仕途不遠了;文人騷客聚集于此,曲江對飲,斗詩百篇。就有朋友送了祖父紫砂壺做留念。

    這是一把方壺,外形很簡單,朱砂色,宜興產,刻有“二泉”所做,古樸大方,典雅簡練,可能是邵友蘭做的了?!叭酥閷氶g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曾祖父最喜歡簡單,簡單生活,生活簡單。  

    曾祖父的理想是先秀才,后舉人,再狀元。可惜世事多變,清朝完蛋,科舉制度被廢除,他的人生軌跡就變了,陜西人不愛出門,不得不當私塾先生,耕田勞作了。一個讀書人,要去每天種地,曾祖父無法適應,就抽起了旱煙喝起了柳林春。好在家里有十幾畝地,先人置業(yè),不窮不富,給他娶妻生子,也就勉強過下來了?! ?/p>

    曾祖母老家在天水,很是賢惠,勤于勞作,曾祖父就整天端著一個茶壺,讀書,閑轉了。這種閑人的生活,最終被“改造”,被用細鐵絲在脖子上掛了一個沉重的木牌在戲臺上挨批斗,被強行改造每天清晨打掃茅坑和街道。曾祖母給我講過,曾祖父每次都是把頭昂得很高,不顧鐵絲滲進肉里疼痛難忍,大汗淋漓?! ?/p>

    外圓內方。曾祖父卻是內圓外方,沒有文人的膽怯,眼睛揉不得沙子,敢說敢做,黃土地的漢子,錚錚骨氣?! ?/p>

    當然,在這個時候,曾祖母把他的紫砂方壺藏著了土炕里。就是在解放前土匪把曾祖母吊在樹上燒,頭發(fā)燒掉,她也一聲不吭?!?/p>

    我見到曾祖父端著紫砂壺喝茶的時候,已經改革開放了。曾祖父留個大背頭,頭發(fā)稀疏,個高而精瘦,穿一身土布短褂短衫,流著長長的白胡子,走起路來昂著頭,有幾分道風仙骨的味道。張三豐出道在我家不遠的金臺觀,村里人就說曾祖父是張三豐在世。曾祖父聽了,微笑著,不做聲。  

    曾祖母從炕里掏出了方壺。祖父用井水細細地沖洗了一遍,洗掉壺上的塵污,然手放了一塊街上寡婦豆腐在壺中,置于大鐵鍋中用沸水煮了約莫半個小時,撈出來,在太陽下暴曬了一個中午,再把甜甜的玉米桿弄成短截放在壺中繼續(xù)煮,煮上一個多小時,撈出來,放上茶葉,支起來,用南山的柴木沸煮?!?/p>

   “這叫熱身、降火、滋潤、重生。茶壺也跟人一樣,苦盡甘來,輪回重生?!痹娓父嬖V我。南方產茶,北方不產茶,曾祖父喜歡喝涇陽茯苓茶,黑磚一樣,釅茶濃茶,茶里面“金花”散發(fā)出來的香味,整個村子里都能聞到。這方壺堅硬如玉,朱砂壺在躍動的柴火中愈發(fā)生動,特別是在大雪封路的農閑時候,窗外北風刺骨,屋內茶香陣陣,“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聽雪、品茶,和祖父在八仙桌一塊喝茶是件愉快的事情。

    父親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了西湖龍井和紫陽毛尖,但是曾祖父不習慣喝這些茶,嫌清淡。他還是喜歡喝健胃消食的磚茶,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色澤黑褐油潤,茶湯橙紅透亮,滋味醇厚悠長?! ?/p>

    方壺隨著歲月的流逝,在曾祖父的火烤中閃著油亮的光芒,曾祖父說,那不是茶垢是茶油;方壺久經考驗,愈發(fā)堅硬,烈火中不爆裂,濃濃的涇陽茯苓茶沁潤其間,茶味沒有減更加醇香。這把壺,在和井水、茶葉、火等的相處中,不經意閃著溫潤的亮光。老年的曾祖父就喜歡端著,不愛說話,似有所思;不需要什么復雜的茶道,方壺不燙不燒手還保溫,有時候用嘴直接去喝,茶養(yǎng)人,人養(yǎng)茶,隔夜的茶照樣喝,沒有茶葉的方壺倒上開水照樣有清香,方壺與曾祖父情同兄弟,相互融合,充滿靈氣,不能割舍?! ?/p>

    有人曾拿來一百個銀元來和曾祖父換這把方壺,曾祖父斷然拒絕了。他不是把玩,也不是徒增雅趣,而是喝茶所用。方壺陪伴了他一生的酸甜苦辣、榮辱與共,他舍不得這把宜興紫砂壺?! ?/p>

    曾祖父去世的時候,知道他要走了。過了八十,他就知道自己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曾祖母因為土匪吊在樹上燒烤留下了后遺癥,七十多歲就走了。曾祖父全靠茶做伴了,更加沉默寡言??鬃踊盍似呤?、孟子活了八十四,這是兩道門檻子。八十二歲,曾祖父離開了我們。我記得是個秋天的早晨,村里有幾分冷了,陽光柔和地照在炕上,我陪曾祖父喝完茶,曾祖父覺得自己呼吸有些困難,便讓我找爺爺和父親,臨走前他掙扎著吃了一小碗手搟面,抽了一小袋旱煙,就安詳地走了,好像睡著了,永遠的睡著了。

    聽到大人們的哭聲,我才知道曾祖父永遠離開我們了。  

    一生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曾祖父把方壺傳給了父親。  

    放了七天,在嗩吶聲中我們披麻戴孝埋了曾祖父。父親把這把宜興紫砂壺放在了曾祖父的墓道里。還有五谷雜糧,柳林春大壇酒,玉石嘴煙桿旱煙袋,上好的一捆旱煙。棺材下葬的時候,父親把棺材擦了一遍又一遍,我看到方壺在燭光下閃著飄忽不定的亮光?! ?/p>

    風水先生點燃三炷香,燒了幾張黃紙,口中念念有詞?! ?/p>

    “你曾祖父離不開方壺,方壺離不開你曾祖父,就讓方壺陪伴他去吧?!”父親說,“天地有靈氣,日月有精華,方壺不能離開你曾祖父?!薄 ?/p>

    “三道之間,天機主宰地脈,地脈主宰人倫,上接天機,下育人倫?!痹娓傅膲烆^,面朝南山,腳踏渭水?! ?/p>

我長大后,去過宜興,看過各種各樣的紫砂壺,方圓不一,顏色多樣,技藝高超,讓人眼花繚亂。由于紫砂泥近年來幾乎絕跡,紫砂壺越來越珍貴,成了文物和古董,人們紛紛收藏。但是我覺得,無論哪一件,沒有曾祖父的方壺好,心中有壺便是壺,壺如人,人如壺,壺人相識便是機緣,人壺相伴才是人生。歲月靜好,煙火塵世,從曾祖父的一生中,從一把方壺中,我們便可參透人生,足足可以品味,簡單而不凡。

備注:原文刊載于《中華手工》雜志2014年第二期,收錄》《陜西文學六十年散文卷》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