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池荷花
三年前看過洽陽的萬畝荷塘,微風(fēng)中,宛如眾多荷仙翩翩起舞,吸引了萬千游客觀賞。也看過丹鳳棣花的美麗荷塘,棣花的荷塘規(guī)模要小的多,但可在荷塘中間的亭子里觀荷,讓你有如站立于荷塘的中央。
但是我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池荷,雖不大,也談不上規(guī)模,且沒有荷花開放,但光那一片碧綠,足以讓人心曠神怡。這種碧色讓你因暑熱疲憊而煩躁的心安靜下來,讓你忍不住接近它,喜歡它,忍不住想攬它入懷。
風(fēng)生綠葉聚,波動芙蓉俏。
細莖亭亭立,舞動美人腰。
靜時,宛若豆寇少女,羞澀而甜美,風(fēng)起時,則如同為藝術(shù)而生醉心于舞臺的舞者。
在單位煩忙的工作之余,就渴望禮拜天,禮拜天到了,卻是被5+2所禁錮。扶貧村里那清新的空氣,湛藍的天,碧綠的山都無暇欣賞,每次都是在繁忙中度過,頂著星月回家。終于趕著了一次天黑前的離開。
回家的途中,路邊綠樹成蔭、禾田林總,可是卻因為暑熱和疲憊不堪而無心顧及,在車子的顛簸不覺進入夢香。朦朧中,似乎到了熟悉的村落,一陣清爽的鄉(xiāng)風(fēng)撲面如來,滿眼的綠色讓人眼前豁然開朗,睡意全無,多日的疲憊和沉悶一掃而光。同事的車也開的歡快起來,原來順路來到了同事的老家,他的家是靠近楊圪澇街道邊的劉澗村。他說因為太忙,好久未回家看母親了。 是啊,自從“白+黑”,“五+二”以來,忙似乎都成為了一切的籍口,但是,沒有辦法。同事與熟悉的村民打招呼,欣賞熟悉的田野,那種歸家的感覺讓人覺得親切舒而服。我們也感受著他的這種快樂。車到他家門前時,我們看到了坐在門口等待他的母親。跟著阿姨進院,便看到了這一池碧綠,立刻我就沉迷于這池綠色了。
看到我們進院,2個村里的小孩也跟了進來,難道他們也和我一樣喜歡這一池的綠嗎?我繞著池塘欣賞著這一池美,小孩也繞了一圈,然后趴在池上,頭伸進池塘,阿姨怕孩子掉下去,趕過來阻止,孩子不甘心地起身,并問我:“池中有金魚嗎”?
我不知如何回答,原來他和我不同。
當然小院的美,不光是這一池塘的綠色,還有門口緊靠南邊院墻,小花圃后面的葡萄廊,葡萄廊為南院墻小路搭建了一個天然篷帳,可擋雨,可遮陽,尤其是那一串串、一顆顆綠瑪瑙似的葡萄,看著都讓人流口水,若是擺一小桌,品一香茗,賞一卷詩書,坐于廊下,該是怎樣的愜意呀!
葡萄廊緊挨著的小花園也豪不遜色,各種牡丹已高到人的腰部,聽同事說他父親在時,到各地購買各種牡丹20余種,花開時競相爭妍,引來蜂蝶無數(shù)。很遺憾無緣看到花開時的情景,但一定很美很美,要不然古人為什么要說“牡丹花下死,做鬼亦風(fēng)流”呢!花圃中間是一顆一人高的石榴樹,火紅的石榴花點綴了整棵樹。
我喜歡石榴樹,是因為它精彩著整個四季。春天,安靜地綠著;夏天,花開時熱烈而奔放,火紅的花色,嬌小的花朵,美而不妖,艷而不媚,只是熱烈地開放著,展現(xiàn)著自己獨特的美,不與它花爭寵獻媚;秋天,果實累累時,也是才美而不外現(xiàn);冬天,以頑強的意志,迎接寒風(fēng)和暴雪,百折不摧,當春來時,驕傲地綠著走進春天。這,像極了單位里那些默默的奉獻者,認真而負責(zé)的工作著,忙碌而不抱怨,努力而不屑于爭寵,為責(zé)任心而工作的人。
在荷花池的右邊有一個小花園,有好幾種我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花園靠近房屋的邊上有一棵蘋果樹,樹不大,累累的果實卻把樹枝壓的很低。有幾株南瓜正在開著花。與荷花池臨近的地方,2行青蔥正茂盛地開著,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
房屋的后面有一片地,安排得很整齊,且種類很多。一畦豆角,調(diào)皮地冒出架,等著人來采摘,一畦玉米,正在冒須,一畦黃瓜,掛在架上,誘惑著我們這群口渴的吃貨們,一畦芋頭,花香一片……
已經(jīng)等不及阿姨的熱情相讓,喜歡吃黃瓜的那位,一改斯文自己動手就摘了好幾個,不洗就吃上了,邊吃邊夸自種黃瓜的鮮香,菜園里笑聲不斷。
有一種情,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那就是舐犢之情。阿姨想把菜園里的天然綠色蔬菜采摘給兒子,那種濃濃的情意全在采摘上了,在這里,再美的語言的描述都是蒼白的。
滿滿的收獲里,還有不滿足,她還在搜尋可以讓兒子帶走的東西。不需要插手勞作,聊著天,看著他站在跟前,母親眼里也是滿滿的幸福感。
在這個院子里,我們欣賞著美景,被這一池荷花,被這濃濃的情意感動著。
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是要千帆過盡之后,才會幡然了悟。
如若,如若時光一直都是這樣多好,沒有世事的紛擾,只有安靜給心帶來的祥和,可以享受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安然。然而,世事終究是疲累的,總是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干擾,誰又能逃脫了呢?
我不是一個智者,世故里也是一個簡單的女子,所以慶幸,這一池荷花的偶遇,讓我心有蘭菊之地。
帶著囑咐,帶著滿滿的收獲,依依不舍地離開。
家,其實不是一座座房子,不是一個個院落,而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是靈魂的皈依,是心中那盞永不熄滅的燈。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