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一個午后,雨初霽,天邊的云朵已經(jīng)泛著淡淡的清白色,群山云霧繚繞,如一幅水墨畫。于是,我們一行文友,驅車駛向歆慕已久的黃鋪村,這個坐落在青山綠水環(huán)抱中的村莊,漸漸地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那山是嫵媚的,那水是柔麗的,那路旁的小草都是靈動秀美的,讓人感覺這里是綠色的海洋,是人間的仙境。
現(xiàn)在的黃鋪村,公路縱橫交錯,一排排樓房掩映在樹木翠竹中,一畦畦田地依山盤繞,田地中的玉米都有一人高,已經(jīng)結出飽滿的玉米棒子,茶樹依然一片翠綠,仔細一看,玉米地和茶樹地等農(nóng)作物中,都均勻的栽著約一米高的樹。下派到村里的張書記看到我們驚詫的表情,告訴我們說,農(nóng)作物中都套種了紫薇,這種樹花期6到9月,一樹樹紫紅色的花,在一片綠色中,更顯華麗濃艷。可惜樹今年才栽的樹,所以你們今天看不到花開。每到春天茶葉生長期,紫薇樹枝還沒有發(fā)芽,一點也不影響茶葉產(chǎn)量和質量。一棵樹長到三五年,就可賣到100多元,是農(nóng)民增收的一個很好的途徑。黃鋪村人,還利用山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種茶、養(yǎng)蘑菇、養(yǎng)花卉等多種渠道,增加收益,現(xiàn)在的黃鋪村已經(jīng)是省級美好鄉(xiāng)村示范村,村兩委正積極謀劃打造鄉(xiāng)村旅游,把黃鋪村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
當我們來到黃鋪村秀才沖的時候,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灣碧綠的湖水,這里就是桐城最大的水庫-----牯牛背水庫。山腳下有湖水輕吻過的一層層痕跡,那是山的記憶,那是湖水的思戀。青山倒映在水中,湖水愈加澄碧。山尖上的云霧,緩慢地飄移,一會成片狀,露出山嵐的神韻,一會又是一團團的鋪蓋而來,把半山都包裹在其中,一會兒又拉成長長的線條,向山谷飛去。這變幻莫測的云霧,是要告訴我們那些神奇的傳說嗎?
據(jù)傳說,這山叫扁擔山,原是唐朝薛仁貴跳土時,壓斷了扁擔,飛出的土變成了兩座山峰,此山對面是清順治年間的進士程芳朝的墓地,他久慕黃鋪風景優(yōu)美,晚年歸隱于此,卒后亦葬于此,清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為其題碑。這里,元末駐有朱元璋抗元隊伍,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沖,就是兩山之間一塊開闊的地帶,古時候,這里出了很多秀才,所以這個地方叫秀才沖,就是當今,這里走出來的大學生都比其它地方多,在很多部門擔任要職。可見山川靈秀,必出英才,這美麗的湖光山色,孕育了黃鋪人的聰明才智。
正當我們準備繼續(xù)游玩其它景點時,天又下起了大雨,那雨中的黃鋪又是一番景色,山上的樹葉都泛著綠色的光暈,那雨,好像是從樹葉上斜斜地飛來,雨漸大了,霧氣漸濃了,山連成了一片,只看見腳下的路,一時間叫人分辨不出東南西北。回首望去,黃鋪村就在這雨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是縹緲的瓊樓玉宇,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