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艾青動情的說過:“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父親對土地也愛的很深沉,但他卻永遠也說不出艾青這樣動情的話語。我的父親對土地的愛,是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姿態(tài)和揮灑著的汗水來表達的。
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年輕時也沒學下什么技藝,唯一值得慶幸和驕傲的是他有一副還算好的身板。在兒時的記憶中,父親勞作一天后回到家里,無論多累總會把我丟上他的肩頭,馱著我瘋上幾圈。我明知坐在父親的肩頭很安全,可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牢牢地抱著他的頭。此時,我總能聞見父親身上、頭上濃重的汗味兒??吹酱司?,母親總是重復著那句連她自己都覺得煩的話:“干了一天的農活還嫌不累嗎?”
父親好像就是不覺得累,村里但凡有外出務工不愿意種的田地,他總會毫不猶豫地租過來種。其實,自家的地加上租來的地,勞動量早已超出了父親的承受范圍,可他還是固執(zhí)地打理著那些出力不少但收入卻不多的土地。說實話,父親靠種地沒能讓我們家庭富起來,卻也不至于窮困潦倒,父親就是用那幾畝薄地養(yǎng)活了我們一家老小。為了改變家里的狀況,后來父親也隨著同村的人一起外出務工,但父親與其他人的區(qū)別就在于春耕秋收時節(jié),他總會如約而至,在他的田野上收獲自己的希望。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也從懵懂的孩童步入成年。高中畢業(yè)后我毅然報名參軍,駐守在我國西北邊陲。十幾年的軍旅生涯中,從未能幫著已近黃昏之年的老父親干上一次農活,電話中每每表達我的歉意,父親卻安慰我說:“我在家里種的只是我的幾畝地,你卻是守著國家的地,光榮!”光榮,在我們那個小村莊,我的確讓父親感到了光榮,每當別人問及我的時候,父親總是一臉驕傲地說:“俺兒干得是保家衛(wèi)國的活!”
如今,我從部隊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在選擇崗位的時候,父親堅持讓我去國土部門工作,在父親的意識中,老百姓就該與土地打交道,就該把根扎在賴以生息繁衍的土地上。遵照父親的意愿我選擇了國土系統(tǒng),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的時候,他激動地說:“好,好,好!”接著就是聽領導的話、好好表現(xiàn)、踏實工作之類的各種叮囑。
前不久,上級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引進了光伏發(fā)電產業(yè)項目為村民創(chuàng)收,對村民來說這是件好事,但父親卻是滿心的惆悵。看著那一臺臺機器,不停歇地在自己勞作了一輩子的田地里挖著土、刨著坑,父親沉默著。余暉中,我分明看到了父親眼角的閃著淚光。
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突然沒地可種的失落,雖不似林沖守草料廠的那般落魄,但也讓人無所適從。沒地種了父親就把房前屋后和靠近我家的一個坑邊上,凡能利用上的地方都開墾了出來,說是準備開春種些菜。我埋怨他瞎折騰,父親竟說出一句令我始料未及的話:“老百姓就不該丟掉土地,就像咱國家不能丟了釣魚島!”
對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耕地,每個中華兒女有責”。自己作為土管人員中的一份子,更應該義不容辭,應該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國土事業(yè),增強耕地憂患意識,樹立愛土惜地觀念,真正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艱苦奮斗,敬業(yè)愛崗,用實際行動為父親和像父親一樣熱戀土地的人,守護更廣闊的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