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顶级特黄大片,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大地资源影视中文二页,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亮劍》李云龍原型王近山將軍傳奇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04-24熱度:0

                   《亮劍》李云龍原型王近山將軍傳奇 

                                                                       王國良
    開篇語             《亮劍》與將軍

    王近山將軍與我同鄉(xiāng),這是我的榮幸和驕傲,將他的英雄傳奇介紹給大家,當是我的使命。
    “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中,有那么一個將軍,他就像傳說中的荊棘鳥,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他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只是放開那可與夜鶯媲美的歌喉,直到生命之終點,但是,當他撲向荊棘時,他是知道的,他是明明白白的,然而,他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把荊棘扎進胸膛,不!他并沒有死,涅槃后的那只荊棘鳥,終于修得正果,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火鳳凰?!?nbsp;
    這是都梁先生對他的小說《亮劍》所做的一番介紹。
    縱使占了煙塵,牡丹也還是牡丹,縱使彩筆晦暗,瑞宣之上亦有詩篇,縱使太早遇見,芍藥花開或囑緩緩,紅塵世景終要看淡,指尖的幸福也是那么淺,守住了自己的心,倒有那么一絲光影,留有這世間原初的閔虔,容我靜置眉間。
    這是都梁先生寫《亮劍》時的感受。
    生活中選擇亮劍也需要一種勇氣,一種意志,楚云飛斥責參謀的話語猶在耳邊,只是聽進去的人越來越少了,大家都懂得避敵鋒芒,韜光養(yǎng)晦,可是誰又愿意在危難時刻為我們亮劍?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民族泯滅了一種永生的精神,這不僅僅是文化上的,也是人格上的,人格,只是作為一種對自己的忠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做人做到榮辱皆忘,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這是都梁先生寫《亮劍》的目的。
    都梁先生心中有一位荊棘鳥般美麗的英雄,先生把他寫進了《亮劍》中。
    都梁先生書中的美麗的荊棘鳥,這只浴火重生的火鳳凰,就是《亮劍》的主人公李云龍。
    而李云龍的真實原型就是極富傳奇人生的湖北紅安籍的將軍王近山。

                            第一篇    將軍生平

    王近山是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lǐng),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生于1915年10月,卒于1978年5月10日。
    王近山將軍于1915年出生在黃安縣高橋村的一個農(nóng)民家中,漢族,亦名文善,家中還有一個姐姐。其祖上是蒙古族在當?shù)氐倪_魯花赤(元代地方軍政長官)。到其父親時,家道中落,淪為地地道道的莊稼漢。
  1930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任紅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第五連戰(zhàn)士。9月調(diào)第三團機槍連當通訊員。同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 
  1931年2月任紅四軍第十師第三十團機槍連班長、排長。 
  1932年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同年任機槍連副連長、連長,第一營副營長。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各次反“圍剿”作戰(zhàn)。同年11月任紅四方面軍第十師第三十團第一營營長。率部參加紅四方面軍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團第二營營長。7月任紅四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第一營營長,9月任第二十九團團長。 這一年,王近山18歲。
  1934年6月至1935年8月任第十師第二十八團團長。率部參加創(chuàng)建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和各次反“圍攻”戰(zhàn)斗。 
  1935年5月參加長征。同年9月至1936年1月任紅四軍第十師副師長。同年冬奉命南下,轉(zhuǎn)戰(zhàn)川康邊。 這一年,王近山20歲。
  1936年秋北上,10月到達甘肅會寧會師。指揮所部參加山城堡戰(zhàn)斗。同年11月至1937年8月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師長。全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團副團長、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第三八五旅副政治委員。 
  1940年5月至1942年6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新編第八旅副旅長。 
  1940年6月至1941年5月任八路軍冀南軍區(qū)第三分區(qū)副司令員。 
  1942年5月至1943年3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旅長。 
  1943年3月至1944年10月兼任太岳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司令員、太岳縱隊副司令員。這一年,王近山28歲。
  1944年春調(diào)任八路軍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新編第四旅旅長、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關(guān)中警備區(qū)司令部副司令員。后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冀魯豫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晉冀魯豫軍區(qū)第六縱隊副司令員。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戰(zhàn)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縱隊黨委副書記。參與指揮定陶、襄樊等戰(zhàn)役。 
  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第十二軍軍長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第十二軍軍長兼政治委員,軍黨委書記、重慶市軍管會委員。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慶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政治委員。 
  1949年12月至1950年9月任川東軍區(qū)副司令員、中共川東區(qū)委委員(至1951年3月)、重慶市委常委(至1950年12月)。 
  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川東軍區(qū)司令員,1950年11月至1952年9月任黨委書記。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川東分校校長。 
  1951年2月至1953年4月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第三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指揮所部參加第五次戰(zhàn)役和上甘嶺等戰(zhàn)役,其中第五次戰(zhàn)役中第三兵團所屬60軍180師遭受毀滅性重創(chuàng),白馬山戰(zhàn)役中指揮萬歲軍38軍進攻韓軍第九師陣地失利未完成戰(zhàn)役目標,之后所屬12軍參加上甘嶺戰(zhàn)役貢獻突出。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回國后,1953年5月至1955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qū)副司令員、代司令員。 
  1953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山東省委委員,1954年8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山東省委常務(wù)委員。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wù)委員會委員。這一年,王近山40歲。 
  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 
  1955年5月至1959年3月任北京軍區(qū)黨委委員。 
  1960年7月至196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副部長。 這一年,王近山45歲。
  1964年11月因生活作風問題曾經(jīng)被降職并開除黨籍。 
  1970年8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軍區(qū)顧問等。 
  1978年5月10日因病在南京逝世。這一年,將軍63歲。

                          第二篇, 傳奇人生

                一、    牙咬子彈,嚇跑地主

    1930年,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席卷黃安,打土豪,分田地,均貧富,革命斗爭如火如荼。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一些地主老財懼怕革命的聲勢,乖乖的交出了房權(quán)地契,配合革命。但是,也有一些死硬頑固分子,負隅頑抗,不予合作,有一個蕭姓的地主,很是頑固,革命者上門做工作,他極不配合,弄得做工作的同志沒有辦法。此時年僅15歲的王近山還是個小蘿卜頭,他擠在人群里看熱鬧。他看到這種情形后,就悄悄地湊近做工作的同志的耳邊小聲說:“別急,我有辦法?!?BR>    下午,地主正在家里的涼床上得意呢,突然看見王近山帶著一群紅小鬼,闖進了家里,小鬼們拿刀拿棒,王近山腰里憋著一把槍,嘴里銜著一枚黃澄澄的子彈,小鬼們高聲叫著他的名字,在找他,嚇得地主翻了院墻就跑,晚上,地主就自己乖乖地將房契地契送到了農(nóng)救會。

            二、       二野的“兩枝花”

    王近山將軍是人民解放軍序列里一員赫赫有名的戰(zhàn)將,在第二野戰(zhàn)軍是個風云人物,打仗不怕死,作戰(zhàn)極富智慧,新招奇招,叫人防不勝防,敵手聞風喪膽,部下佩服之極,上級贊許有加,當時被稱為二野“兩朵花”之一(另一枝花為陳錫聯(lián))被稱為“二野的朱可夫”。

           三、           人們都叫他“王瘋子”

    一場戰(zhàn)斗,他有了“王瘋子”的稱號。
    1931年,剛剛參加紅軍不就的王近山就遇上了一場殘酷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異常殘酷激烈,雙方死傷慘重,彈藥打完后,敵我雙方展開白刃戰(zhàn),和王近山拼刺刀的是一個一個大個子的國民黨兵,二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打紅了眼,兩人同抱以死一拼的想法,一同滾下山崖,大個子當場身亡,王近山卻奇跡般地生還,從此,戰(zhàn)友們都佩服他的勇氣和膽子,都叫他--“王瘋子”。
    王瘋子還有瘋的時候。
    紅軍時期,四方面軍的的主持人是張國燾,張國燾有肅反癖,白雀園大肅反,各級干部死傷慘重。王近山所在團只剩下團長王宏坤(55年上將,建國后的海軍政委)和幾個營連干部。其它干部全都被冤殺了,一時間,人人自危,言行謹慎??傊笓]徐向前讓王宏坤接任軍長時說了一句話:“現(xiàn)在只有你當軍長了”。王宏坤把同樣的話告訴了他的機槍連長王近山,讓他出任團長。王近山就無所顧忌地到處他能當軍長的話,出言放肆,同志們都為他捏一把汗,王近山一點都不怕,依然我行我素,人們都說:“王近山,你真是個不怕死的瘋子”。
    對肅反、AB團極度不理解的王近山天天盼打仗,他要的是正義,他不信邪,他不怕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要的是打仗,其他事我不管,打死一個敵人就賺一個,總比被肅反強。
 
    四、                  一個團殲敵一個旅

    王近山19歲就當了紅軍團長。
    少年團長的最光輝的戰(zhàn)例是1個團全殲一個旅。
    紅軍長征到了川陜,國民黨軍隊加緊了對紅軍的圍剿。
    在川陜根據(jù)地的一次反圍剿中,雙方一片混戰(zhàn)。雙方的士兵們極度疲憊,紅軍和國民黨兵兩軍竟在一個地方宿營,宿營在這里的是國民黨軍的一個旅,旅長是郭勛祺。
    雙方還互不知情,夜里,雙方的警戒哨都睡著了,王近山半夜醒來,上茅房時,發(fā)現(xiàn)這種危險局面,驚出了一身冷汗,王近山雖然緊張,但是,他卻臨危不亂,他急中生智,大喊一聲:“同志們,敵人已經(jīng)被我們包圍了,抓俘虜啊”
睡夢中的雙方的士兵全驚醒了,雙方以亂打亂,最后的結(jié)果是,王近山的紅軍一個團全殲國民黨軍的一個旅,旅長郭勛奇逃走。
    這次戰(zhàn)役,成為四方面軍反圍剿的一大亮點。
    時勢奇巧,后來,在襄陽戰(zhàn)役中,時任又被王活捉,中將守城副司令的郭勛祺被被王近山活捉。

    五、                  義字當先,情留心間

    王近山對敵人以死相搏,似秋風掃落葉,冷酷無情,對待自己的同志卻是極富情感的漢子,愛憎分明。
戰(zhàn)友的警衛(wèi)員成了他的親人。
    王近山當副師長的時候,正過草地,身為副師長的王近山將軍打擺子差點丟掉性命,戰(zhàn)斗來臨的時候,師長王友均親率部隊進攻,而讓王近山將軍留后養(yǎng)傷。戰(zhàn)斗中,王有均師長陣亡。
    王師長留給王近山的是一瓶酥油和因為自責哭泣不止的警衛(wèi)員。王近山就將哀思寄托在警衛(wèi)員的身上,把他帶在身邊,當親人看待,后來,這名警衛(wèi)員就一直跟著王近山將軍,最終成了南京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
    王近山珍藏著一把德國造的配槍,這把配槍是一位姓熊的師長的遺物,王近山睹槍見人,一生珍藏。
1935年,20歲的王近山成為了紅軍年輕的師長。上級任命他為88師師長,88師駐地較遠,而王近山由于大病初癒,身體弱,91師的熊師長就主動要求和王近山調(diào)換位置,不巧的是,西路軍西征中,熊師長被馬家軍俘獲,馬家軍殘忍的燒死了熊師長。
    這次悲劇是王近山心中一生的痛,熊師長留下的佩槍,王近山一生珍藏。 
    王近山見槍流淚,一生自責不已。

   六、                  全殲日本戰(zhàn)地觀摩團

    1942年,王近山是八路軍新四旅的旅長。王近山奉命率領(lǐng)一個團和一些干部們?nèi)パ影?,當隊伍行進到韓略村的時候,王近山發(fā)現(xiàn)了日本鬼子的一個戰(zhàn)地觀摩團正在附近,請示上級那是來不及了,見了敵人手就癢癢的王近山立即率軍悄悄包圍了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觀摩團消滅殆盡,打了一個叫兩國都震驚的勝仗。
    到了延安后,毛主席見了王近山就對別人說:“129師有個王瘋子,敢打沒有命令的仗,很好! ”

   七                   兩個“二桿子”成了好搭檔 

    王近山和杜義德是解放軍中有名的兩個“二桿子”。
    解放戰(zhàn)爭中,王近山和杜義德分任六縱司令員和政委。早在紅軍時期,二人就曾認識,而且是打出來的交情。那時,杜義德人騎兵縱隊司令員,王近山任師長。在一次戰(zhàn)斗中,王近山的部隊繳獲一批戰(zhàn)馬,將軍特別鐘愛。在一次行軍過程中,這些戰(zhàn)馬受了驚嚇,怎么也不肯過浮橋,擔任部隊殿后任務(wù)的杜義德過來二話不說就斃了兩匹馬。這下可捅了馬蜂窩!那些馬在王近山心目無異于“美人”??!而今,居然讓一個小子槍斃了!二話不說就提著槍上去了,破口大罵:“媽了個X!你他媽敢槍斃我的馬,我讓你償命!”拔槍就要打,杜義德也不是好惹的,“別說是馬,耽誤了部隊行軍,老子連你一起槍斃!”兩人都罵對方是“二桿子”,警衛(wèi)員嚇哭了。后來徐向前來了,把王近山一頓臭罵。幾年后,兩人再次相見,已是我軍的高級指揮員了。從此,兩個脾氣相投的將軍開始了他們的搭檔生涯,從晉冀魯豫到大西南,再到朝鮮,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不打不相識,不罵不成交,率性、純真,君子不計舊惡,是將軍們的好品性!

   八              鐵血軍人、亮劍氣質(zhì),軍中的好男兒  
  
    愛請戰(zhàn),能血戰(zhàn),面對任何敵人都敢于亮劍,是王近山的特性。
  王近山將軍指揮中野六縱參加定陶戰(zhàn)役,部隊主攻大、小楊湖,在野司會議上,將軍請戰(zhàn):“六縱是年輕部隊,讓我們上,打得剩下一個連我就當連長,打得剩下一個班我就當班長,人都拼光了,我們對得起哺育我們的太行山父老鄉(xiāng)親”,是役,六縱大勝,一戰(zhàn)成名,榮升主力部隊之列。 
  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時,王近山將軍沒有和部隊一起南下,他因為車禍摔折了腿,落下殘疾,在后方休養(yǎng)。但他的部隊仍然沒有讓他失望.“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劉伯承司令員勉勵6縱將士的話。18旅堅守大、小雷崗,保證了全軍快速通過汝河,16旅也有不俗表現(xiàn)。在淮海戰(zhàn)役中,6縱成功策動國民黨軍110師廖運周部起義,從而在戰(zhàn)線上撕開了一個口子。在這次戰(zhàn)役中,王近山指揮三個縱隊擔任南集團主攻任務(wù)。6縱與黃維12兵團85軍血戰(zhàn),打得那些參加過抗戰(zhàn)的國民黨老兵徹底沒了脾氣。85軍的一個團長在望遠鏡里看了6縱54團的一場血戰(zhàn)后對他的部下說:“弟兄們,不打了,投降吧”。54團3營教導(dǎo)員左三星至今記憶猶新。 
  1948年底,全軍整編,王近山被任命為3兵團副司令員,司令員是二野的“趙子龍”——陳錫聯(lián),他的鐵哥們。4兵團司令是陳賡,從戰(zhàn)功和資歷上都比他大多了的老上級,王近山對任命沒有意見。但是,他對5兵團司令任命有意見,將軍指著5兵團司令楊勇,楞楞地說道:“那他呢,他憑什么?”鄧小平說:“近山吶,你是一個好將軍,確實是個好將軍。打仗你比楊勇強,其他的他比你強,所以,你當副司令”。不過由6縱改編成的12軍,還是由王近山兼任軍長和政委。挺進西南中,12軍解放重慶,將軍任川東軍區(qū)司令員(政委是謝富治)。 
  上甘嶺戰(zhàn)役,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將軍給15軍軍長秦基偉打電話:“秦麻子,行不行?要不,我讓12軍(中野六縱)上去?”秦基偉說:“我不下,我死也要死在上甘嶺!”秦知道12軍是王的老部隊,南征北戰(zhàn)打了不少惡仗,硬仗!而15軍前身中野9縱是太行地方部隊升級而來的底子,解放戰(zhàn)爭中,隸屬于陳賡4兵團(還不是陳最倚重的部隊)戰(zhàn)斗力不強,已經(jīng)在軍委的裁軍名單中。而且,秦基偉知道,一個將領(lǐng)沒有守住自己的陣地,在軍界就再也抬不起頭來。結(jié)果,12軍副軍長李德生奉王近山命令率2個師同15軍死守上甘嶺,一戰(zhàn)成名。事后,將軍說,秦基偉特別愛面子,中了他的激將計。回國后,王近山將軍看電影上甘嶺,結(jié)果中途退出,說跟真實的戰(zhàn)場殘酷程度天差地遠。 
王近山將軍打仗兇猛,影響力很大,所以麾下猛將如云:著名的三“劍客”:16旅旅長尤太忠(后任廣州軍區(qū)司令員,1988年上將)、17旅旅長李德生(后任北京軍區(qū)司令、沈陽軍區(qū)司令、總政治部主任、七十年代的黨中央副主席、國防大學政委、1988年上將)、18旅旅長肖永銀(后任南京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在粉碎林彪死黨‘三國四方’中立下汗馬功勞),此外還有共和國七十年代的空軍司令:馬寧(解放戰(zhàn)爭中六縱50團團長)、102團團長武效賢(上甘嶺戰(zhàn)役中投入的最后一個團,該團堅守陣地十余天仍極有殺傷力,而其他團只能堅守3天左右。武效賢因娶了個背景復(fù)雜的的老婆而影響在軍中的升遷,他老婆的舅舅是杜聿明)
    這些部下,都是以勇著稱,他們都在他們的老領(lǐng)導(dǎo)王近山那里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九,                   英雄難過“情”字關(guān)

    王近山將軍一生奇?zhèn)ィ易鞲覟?,敢作敢當,敢擔責,用情如打仗,寧死不回頭,叫人嘆服。
  王近山將軍一生戰(zhàn)功赫赫,軍中美名揚,在另外一片戰(zhàn)場上將軍也有些名聲。
    和平年代,在沒有了硝煙的世界中,他感到非常不適應(yīng),多年來形成的戀戰(zhàn)習性,一旦閑置下來,常常使將軍舉止失措。
    于是,將軍天天吵著要上戰(zhàn)場,當警衛(wèi)員阻止他上前線時,將軍情緒突然失控,他多次要槍斃警衛(wèi)員武安良。
    他和老部下肖永銀因為“改組”風波,意見相左,形成的誤會,鬧了很長時間的別扭,20年后方才消除,不是將軍不容人,而是他過不得清閑的生活,天天心里憋著氣,這氣有時就會撒在與自己意見向左的人身上。
    建國初期,將軍愛上了一個女大學生,要命的是,這個大學生又是自己的小姨子。
    王近山是“一根筋”,一旦和小姨子好上了,就和妻子韓岫巖打冷戰(zhàn)。此時,韓岫巖做著海軍醫(yī)院副院長,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親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在痛苦失望和氣憤之中,她選擇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轉(zhuǎn)意。可一等好幾年,王近山從朝鮮歸來后,還是讓她失望了:冷戰(zhàn)如故。1963年,夫婦倆一場爭吵后,韓岫巖一氣之下,只好向組織報告,請求組織解決丈夫的“作風問題”。 
    王近山與韓岫巖雖是多年夫妻,但性格卻如當年他們的“介紹人”陳錫聯(lián)說的,“兩人是一個脾氣,針尖對麥芒”。這下韓岫巖向組織上反映老公的“作風問題”,事情一“鬧”大就不可逆轉(zhuǎn)了。 
    當年,將軍的夫人舉家抒國難,革命半輩子得到的是丈夫的背叛,心中難以接受。想不通的將軍夫人給黨中央寫了封信,她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想法,挽救瀕于破碎的家庭。
    當時的王近山是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位高權(quán)重的人影響不小。王近山的家庭風波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老首長鄧小平率先出面談話,沒用。
    周總理親自談話,沒用。
    他的部下急了,怕他犯錯誤,也紛紛前來相勸:“王司令,我們以前跟著你打了不少勝仗,你就忍忍吧,承認錯誤就什么事情也沒有了,以后再慢慢來嘛”。
    將軍在溫柔戰(zhàn)場依舊秉承了硝煙戰(zhàn)場上的一貫稟性,他把相勸者們大罵了一頓,說自己明人不做暗事,要做的事就開弓沒有回頭箭,就會勇往直前。
    將軍決定與妻子離婚,與小姨子結(jié)婚,他要做一個負責任的男人!
    將軍在任何戰(zhàn)場都是勇往直前的漢子。
    沒有辦法,毛澤東對劉少奇說:“你去處理一下吧”。結(jié)果,上頂元帥,下打?qū)④姷囊淮麑⒈涣T官削職:開除黨籍、從中將降為大校待遇,從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公安部副部長降為河南一個農(nóng)場的副場長。最可憐的就是在動身去河南的前夕,他的孩子沒有一個跟他去,而那個大學生小姨子在這個時候卻退縮了,她受不了別人的非議,這是對將軍最大的打擊!一輩子流血犧牲換來的戰(zhàn)功、地位、肩上的兩顆將星都不要了,就是為了他心目中的“愛人”而今,她卻跑了!
    將軍不怨她,將軍說他能夠理解她的苦衷,自己一個人毅然踏上了貶謫的路。
    可是,人間自有真情在!
就在將軍準備一個人去河南的時候,他家的保姆小黃卻對他說:“首長,我陪你去吧,你需要人照顧。”要知道,小黃比她小20多歲,就這樣,她成了將軍患難與共的第二任妻子。 
  多年以后,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在北京見到了毛澤東,說:“戰(zhàn)爭年代有幾個人很能打仗,現(xiàn)在過得很慘,請主席照顧一下” 
  “誰呀?” 
  “王近山和周志堅” 
  “好啊,你們誰要?。俊泵珴蓶|問在座的各位大區(qū)首長 
  “王近山,我要!”許世友說。 
就這樣,賦閑十余年的將軍出任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可是這個副參謀長在軍中的名氣太大了,以至于后來成為他的頂頭上司的老部下肖永銀每次見了他都立正、敬禮,一口一個王司令。在回到南京時,他的老部下們在站臺上排成一隊向他們夫婦敬禮,看看他們都是誰: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銀。要知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很低的。將軍下火車時,手里還提著從農(nóng)場帶來的一籃雞蛋,說是送給許司令員的,而他的許司令員這時早已經(jīng)在南京最好的飯店給他擺好了酒席,專門等著給他接風呢。席間,王近山將軍向許世友說了句話:“許司令,只要你一句話,我王近山?jīng)Q不含糊”,男兒血性??!

    十、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1978年的春天,王近山將軍病重。
王近山將軍的病情牽動了許多人的心。將軍病重,老首長,老部下們痛心不已。
將軍在臨死前,經(jīng)常從嘴里冒出“沖……殺……”的字眼,每當這個時候,他的兒子王少鋒就對他說:“爸,李德生上去了”,“爸,尤太忠上去了”,“肖永銀上去了”,聽了兒子的話,躁動的將軍的身體馬上就平靜下來了,這種奇特的療效,讓小護士們怎么也想不通。 
  將軍墳前的青草第15次被吹綠的時候,小平同志為他平生鐘愛的部下題詞寫道:“一代戰(zhàn)將”。 

    十一、        揚言要“打到美國去”

     1949年年底進軍大西南、解放重慶時,第二野戰(zhàn)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曾經(jīng)鬧出過一個天大的笑話。當時他率領(lǐng)12軍駐進了剛剛解放的重慶,軍指揮部設(shè)在倉促逃跑的國民黨重慶警備司令李根固的公館里。王近山一腳踏進“李司令”的辦公室,就挨個房間在金銀細軟堆里搜羅著,忙得滿頭大汗。政委見狀,問道:“老王,你要找什么寶貝疙瘩?”
    他悶聲悶氣回答:“地圖!”
    很快,“王瘋子”在金銀窩里翻箱倒柜找地圖的消息傳到了劉伯承那里,他嘿嘿一笑,召來了“王瘋子”,故意問道:“近山,聽說你很忙,在李根固家挖地三尺找什么寶貝???”
    “找地圖?!蓖踅叫χf。
    劉伯承打斷他的話問:“你找地圖干什么?”
    王近山詫異地揚起眉毛:“我們打到重慶了,再往南不就要打印度和緬甸了嗎?”
    劉伯承笑出聲了:“近山呀近山,誰告訴你我們要打印度和緬甸了?”
   “可是,我們遲早要把帝國主義消滅,還要打到美國去呀!”
誰知沒過幾個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王近山這句“二愣子”話居然應(yīng)驗了。雖然沒打到美國去,但解放軍換成了志愿軍跨過了鴨綠江。
    1950年11月,王近山真的離開重慶,出任志愿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征戰(zhàn)朝鮮去了,雖然沒有打到美國,卻在真真實實地與美軍交戰(zhàn)。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