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雷鋒
來源:作者:鄉(xiāng)樂土時間:2012-04-13熱度:0次
現(xiàn)在的一些年輕人不太熟悉雷鋒,但五六十年代生人都不陌生。我就是帶著紅領巾、唱著雷鋒歌長大的。記得課前唱的最多的歌除了《我愛北京天安門》、《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學習雷鋒好榜樣》。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唱起來鏗鏘有力,催人奮進。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與之根本就不是一個腔調,所以當年流行歌才興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迷迷之音,擔心如此會讓人消沉下去,為資產階級思想所毒害。
雷鋒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涌現(xiàn)的先進代表,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作為,就那么平常地在工作生活中做好事,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簽。我覺得,雷鋒的品質就是做好人好事,雷鋒精神的核心就是為人民服務。在社會的倡導和學校的教育下,雷鋒成為千千萬萬人心中的偶像,也成為我少年時期的榜樣和追求。今年三月,初二的兒子按照學校安排每周六都要和同學出去“學雷鋒”,而且每次還要有記錄,并要有受益方的簽字確認。孩子們當然知道學雷鋒就是做好人好事,但他們能有多少方式呢?要到大街上扶行動不便的老人或盲人過馬路,怕多半天也碰不上一個,因此無外乎是搞衛(wèi)生,比如擦擦護欄、掃掃院子、撿撿垃圾。熱情倒是很高,可回到家該怎么干還怎么干,叫洗碗老大不愿意,自己的衣服更是不主動洗,還振振有詞說什么不顧自己而去幫別人才是真正的學雷鋒。這種認識不奇怪,而比較起來,我們那時學雷鋒要投入得多。拾金不昧是我們學雷鋒的主要方式之一,記得有一次一周滿了還沒有做一件好事,心里就覺得落了后,以至于將自己的新木尺削爛一點點去交了老師,得了老師表揚,這才光榮地走出老師房間。先前并不大有人丟東西,可打學雷鋒開始后,老師那兒很快就堆了一堆鉛筆、橡皮、尺子、本子之類學習用品,還無人認領。但時間一長,有人就動了腦筋,拾金不昧者前腳交給了老師,失主后腳就跟進去認領走了。這樣的花招當然是走偏了,當然是沒有學到雷鋒精神的本質,但足以說明人心對德的追求是多么的渴望。
學雷鋒正熱火的那個年代,社會風氣很好,每回首往昔總有德照人心的感覺。其實學雷鋒一直就沒有停,只是改革開放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和抓精神文明建設上的偏軟,才導致了道德滑坡問題,才讓一些人感到雷鋒過時了。九十年代出了個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就是對雷鋒精神的呼喚。今年三月中央辦公廳提出了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并授予郭明義同志“當代雷鋒”稱號,這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在新的時代讓雷鋒再一次走進我們的視野,意義重大。
我相信人性本無善惡之別,只因種種因素的影響,是激發(fā)了向善的人性,還是誘發(fā)了惡念,擬或讓麻木不仁所操控,才表現(xiàn)各異。我已在西安居住了十年,經常乘坐公交,看到西安的規(guī)劃、綠化、凈化比前大有改善,尤其讓座、排隊等等已形成了風氣,說明西安人的素質提高了。但社會的整體道德狀況與人民的期盼比,還有很大差距,還有許多丑惡的、不文明的行為亟待解決,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將心中的那個雷鋒請出來,立即付諸行動,持之以恒下去?,F(xiàn)代培訓有一個課目叫頭腦風暴,若全社會也能來個雷鋒風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能深入人心,中華民族的道德風尚必成氣候,更不必擔心什么資產階級自由化了。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雷鋒,雷鋒精神永不過時、永放光芒。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