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酸菜攪粥
來源:作者:xxjd221830時間:2012-09-10熱度:0次
緣于地質(zhì)隊的工作性質(zhì),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四方游走,足跡所到之處,也曾品嘗過不少地方的風(fēng)味小吃。只可惜我實在算不上是個美食家,應(yīng)了家鄉(xiāng)一句土話:嘴是過道,吃完忘掉。以至于愧對了那些曾經(jīng)讓我饕餮果腹的食材,如果一定要搜尋舌尖上的美食記憶,那就只有家鄉(xiāng)淶源的攪粥了。
攪粥其實不是粥,而是一種主食,在我們家鄉(xiāng)尤其是過去那段艱難時期,這是家家戶戶賴以糊口的美味。它做起來省時又省糧,在先溏好的玉米面糊糊里再加上一把玉米面,燒開后順時針急速攪動,以秸草的文火攪至可以用筷子夾起。佐以家鄉(xiāng)的酸菜,吃來爽口而易于消化。并非是家鄉(xiāng)人狹隘,淶源人一向都把酸菜攪粥奉為自己當(dāng)之無愧的獨特美食,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地域性很強的食法,除過淶源,其它地方雖然也有零散的人會做,但終究很少見。
佐食用的酸菜不同于東北和四川酸菜的做法,一般在秋后,莊稼收割完了,女人們便忙碌著腌制酸菜。白菜,芥菜,蘿卜纓都可以利用,葉子要切碎,芥菜疙瘩要擦成絲,開水煮燙過后放在笸籮里,去村邊的泉水里洗凈,而后回來壓進菜缸,放入清水,上面再壓上一塊壓菜石,等菜徹底發(fā)酵過后就可以食用了。在過去,誰家女子能攪好一鍋攪粥,做的一手好酸菜,都會成為出嫁時一種資本。河北詩人劉章,曾在詩歌中寫到自己的妻子要搬進城市生活,仍然固執(zhí)地要帶上壓菜用的石頭,讀來十分親切。
一大缸酸菜,基本上可以吃到來年三四月。青黃不接的這一段,老天賜予了我們另一種美味—曲曲菜。這種也叫做苦菜的野菜,實為野菜中的珍品,正當(dāng)玉米苗剛剛拱出地皮,漫山遍野的曲曲菜便成了我們的菜籃子,我在城市的時候有時也能見到,一塊錢只能買到很小的一把。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艱難時期賴以果腹的酸菜攪粥,曾一度淡出家鄉(xiāng)人的餐桌,但它做為淶源人的一種精神寄托,從來就不曾有片刻的遠離,尤其像我這樣四處流浪的游子,更是把這來自民間最普通的吃食,看做一種文化的歸宿。無論在哪里,只要有機會我都在嘗試著自己動手做一頓酸菜攪粥,然后靜靜地坐下來品味家鄉(xiāng)的味道。
可惜我的手藝總也沒有得到母親的真?zhèn)?,打電話時問母親,究竟怎樣才能做出地道的家鄉(xiāng)風(fēng)味的酸菜攪粥,母親笑了,離開家這么多年,你還愿意吃這一口啊。母親告訴我現(xiàn)在家鄉(xiāng)人都把它當(dāng)作改善生活時的美食。賓館飯店也都有的賣呢!精米白面吃膩了,這酸菜攪粥居然很受歡迎。
我也終于明白我為什么做不出地道的家鄉(xiāng)風(fēng)味了,離開了那一方水土,我的酸菜攪粥里總多了一絲淡淡的苦澀。
這一絲淡淡的苦澀,就叫做鄉(xiāng)愁吧!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