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及拉薩
來源:作者:海潮時間:2012-10-29熱度:0次
拉薩,是我生活了六年的城市。這座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筑群布達拉宮的所在地,留在我記憶深處的不單單是藍天、白云;雪山、草原;宮殿、宗教,更多的是我對這座高原古城的眷戀之情和思念之情。
回想在拉薩工作、生活的六年,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日夜醉心其間,揮一揮手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歲月的流逝難以抹去這不絕如縷的眷戀和思念。雖然現(xiàn)在的風景更美更靚,但我都無法輕拋在雪域高原時的笑顏和自由,盡管人生告別尋常事,但唯獨辭別拉薩的感覺恍若隔世,雖然現(xiàn)在火車早已開通,進出西藏很方便,但是,真想再次走近時卻又難說再見。
拉薩,藏語為“圣地”或“佛地”之意,海拔3650多米,被稱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和“地球上離太陽最近的城市”。拉薩不愧是藏傳佛教的圣地,可看的民俗、可觀的寺廟浩如煙海、星羅棋布,但我最鐘情的是“布達拉宮、八角街和羅布林卡”,她們距我所在的北京東路地礦局很近也很方便,工作勞頓之時,我常常會走向辦公大樓頂?shù)钠脚_,向近在咫尺的布達拉宮和位于八角街中央的大昭寺張望。布達拉宮是拉薩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八角街是拉薩最具藏族風土人情的集結(jié)地;羅布林卡則是拉薩最秀美風情的寶貝園林。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座落在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古建筑藝術(shù)精華的結(jié)盟。紅山在當?shù)匦叛霾貍鞣鸾痰娜藗冃闹?,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之意)。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依據(jù)此山山勢蜿蜒修建,直至山頂。傳說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于公元七世紀,當時西藏的吐蕃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后來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后,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于戰(zhàn)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lǐng)后,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以后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于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guī)模。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多次陪同客人去布達拉宮參觀,尤其是陪同地礦部朱訓部長的那次,將布達拉宮大小宮宇基本上看了個透徹,由此也深諳了藏民族的燦爛文化和藏傳佛教的博大精深。
宮宇疊砌、迂回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這是布達拉宮給人最為直接的感受。其主樓有13層,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整體建筑主要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為達賴喇嘛服務(wù)的親信喇嘛居?。┙M成。在紅宮前還有一片白色的墻面為曬佛臺,這是每當佛教節(jié)慶之日,用以懸掛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為藏傳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達拉宮的朝圣者及旅游觀光客總是不計其數(shù)。他們一般由山腳無字石碑起,經(jīng)曲折石鋪斜坡路,直至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并由此通過厚達4米的宮墻隧道進入大殿。在半山腰上,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臺,這是歷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名曰德陽廈。由此扶梯而上經(jīng)達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宮最大的宮殿東大殿。有史料記載,自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zhuǎn)世都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并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此處就是歷代達賴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
今天,人們眼中的布達拉宮,不論是就其石木交錯的建筑方式,還是從宮殿本身所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來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性。它似乎總能讓到過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統(tǒng)一花崗石的墻身;木制屋頂及窗檐的外挑起翹設(shè)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jīng)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宮殿顯得富麗堂皇。大殿內(nèi)的壁畫亦算是布達拉宮內(nèi)一道別致風景。在這堪稱巨型繪畫藝術(shù)長廊內(nèi),既記載有西藏佛教發(fā)展歷史,又有五世達賴生平、文成公主進藏過程,還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等,說它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毫不為過。
八角街同樣位于古城拉薩市的中心區(qū)域,是拉薩保留得最完整的原生態(tài)街道,它是拉薩的宗教、經(jīng)濟、文化、民族手工藝乃至西藏的風土人情的集結(jié)地,也是旅行者到拉薩必去之地?!鞍私墙帧背蕡A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壯麗的大昭寺就是鐘軸。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狀定名,而是藏語“帕廓”的音譯,意思是圍繞大昭寺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說法,以大昭寺為中心繞一周稱為“轉(zhuǎn)經(jīng)”,以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nèi)的釋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還是藏傳佛教信徒轉(zhuǎn)經(jīng)的最主要的線路,每天都有磕著三步等身長頭的人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在光滑發(fā)亮的石塊上投下了一道道長長短短的影子。
八角街的歷史和大昭寺一樣悠久,街區(qū)之內(nèi),僻巷幽幽,曲途自通,宮廈套著百屋,傍著古寺,彌漫著濃郁的藏族文化氣息。八角街的兩旁商店林立,攤販聚集,熙來攘往,熱鬧非凡。常見的商品有酥油、酥油桶、青梨酒、甜茶、奶渣、牛肉、卡墊、氆氌、圍裙、藏被、藏鞋、寶石戒指、藏刀、藏帽、藏幣、搖經(jīng)筒、經(jīng)書、木碗等。從穿著來看,這里大多是藏民,還有漢、回族等。過去除藏族和少數(shù)民族在此經(jīng)商處,還有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外商開設(shè)的店鋪。每天天一亮,人們就會從四面八方匯集這里。八角街上店鋪林立,店鋪中各種藏族手工藝品琳瑯滿目,色澤鮮艷的江孜卡墊,獨具特色的日喀則金花帽,古樸的木碗,各種質(zhì)地的手鐲、項鏈、印度香、法國香水等令人愛不釋手。我在拉薩期間,經(jīng)常去八角街閑逛蕩,每次要回內(nèi)地探親休假時,要購置一些手鐲、項鏈、印度香、藏紅花之類的東西送人,有時晚上也閑逛蕩,因為八角街的夜市很迷人,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照,漫步于街頭,各種店鋪依然開放,加上醉人的音樂伴之各種叫賣聲,各種風味小吃的陣陣香味,使人留連忘返。
位于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藏語意為“寶貝公園”,是歷輩達賴喇嘛夏秋兩季的住地,所以又稱“達賴夏宮”,俗稱拉薩的頤和園。拉薩城里城外有許多園林,藏語稱林卡,大都是過去僧俗貴族官員夏日休閑游樂的地方。羅布林卡始建于18世紀中葉七世達賴時期,全園分為三個區(qū):東部宮前區(qū)包括入口和威鎮(zhèn)三界閣之前的前園;中部為核心部分的宮殿區(qū);西區(qū)是以自然叢林野趣為特色的金色林卡。每個景區(qū)又根據(jù)功能要求,結(jié)合自然環(huán)境,或?qū)m墻深院,古木成蔭,或芳草疏林,繁花似錦,構(gòu)成不同的景觀。羅布林卡的園林布置,既有西藏高原的特點,又吸取了內(nèi)地園林傳統(tǒng)手法,運用建筑、山石、水面、林木組景,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意境。如湖心宮的設(shè)計,就有漢族地區(qū)古代造園藝術(shù)中“一池三山”的痕跡。
羅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guī)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跡最多的園林,園中樹木茂盛,花卉繁多,更有亭臺池榭,林竹山石,珍禽異獸點綴其間,宮前長廊和室內(nèi)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經(jīng)過歷代達賴喇嘛的悉心經(jīng)營,羅布林卡建筑各種宮殿、別墅、涼亭、水榭,栽種大量花草樹木,只見古木參天,芳草遍地,鮮花盛開,果實累累,宮殿精美,泉水清新。現(xiàn)在,羅布林卡已經(jīng)變成了一座向廣大游人開放的公園和博物館,供人們參觀游覽,并舉行各種節(jié)日游園和度假活動。我多次和藏族朋友一起在雪頓節(jié)期間,帶上青稞美酒、醇香的酥油茶和各種食品在羅布林卡盡情地歌唱和跳舞,那種放松和自由自在的感覺,以后再也沒有遇到過。
拉薩或西藏之游是很多人沉積許久,卻不敢觸摸的夢想。西藏使人震撼、驚訝、欽佩而又惶恐。當布達拉宮在夕陽的余暉中更顯雄壯的時候;當珠穆朗瑪?shù)难┕獯掏措p眼的時候;當虔誠的老阿媽用身體丈量黑色土地的時候;當瑪旁雍錯湛藍深邃的水面蕩起層層水波的時候;當深秋金色草場上牛羊安然踱步的時候,你會赫然發(fā)現(xiàn)理想的天堂就在你身邊,童話的世界就在你眼前。
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觀,更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備真正獨特的魅力。至今,還有許多藏族人的生活習俗與外界有著很大的距離,還有許多藏族人在藏北草原的無人區(qū)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也正是由于這樣的距離感,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原生態(tài),才使西藏一切的一切,具備了觀賞的價值,充滿了夢幻般的色彩。
當然,除了獨特的高原自然風光外,在西藏,在拉薩,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宗教??梢圆豢鋸埖恼f,西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地區(qū),在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下,宗教是藏族人民生活下去的全部精神支柱,用他們的話說,他們不修今生,只修來世。這意味著,他們能夠忍受現(xiàn)實生活中種種的痛苦與不幸。這也是他們?yōu)槭裁茨軌蛴萌绱藰O端的方式--向佛頂禮(叩長頭),去完成他們一生當中必須要完成的一次朝圣。
我與他們比起來,在精神上要欠缺許多,我的心中沒有神,我對來世不抱希望,我甚至不相信來世,一切都很現(xiàn)實,很世俗,我的心中常常只有自己和小家,可謂是一個“自私自利”的自己;而藏民則不同,他們把自然界的一切都看著是神圣的,他們敬奉自然的一切,大山,河流,樹木,草原,湖泊,什么都是他們敬奉的對象,要不許多人問起去西藏旅游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去一次西藏吧,你的靈魂定會得到一次洗禮和升華!
憶及拉薩或西藏,思念便似一張網(wǎng),將我緊緊纏繞,那網(wǎng)的中央,不是藍天白云,也不是青稞酥油,而是工作、生活中的尋常往事和所見所聞,情之所系的,也只是那種介乎于信仰與宗教、世俗與超凡、悠閑與忙碌之間的生活狀態(tài)。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