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致沸W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5-12熱度:0次
很早就想寫一下我的母校:青島吉林路小學,可是老是沒有時間去學??纯矗F(xiàn)在我的母校怎樣了,恰巧,我的知青戰(zhàn)友高汜寬老師也是吉林路小學畢業(yè)的校友,借編輯“記憶中市北第二集”需要文章的機會,讓高汜寬老師對母校做了新的采訪并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在此,應該感謝我的老校友高汜寬和現(xiàn)在學校的校長耿匯蓬女士,老校長徐清先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精彩詳細的資料。
吉林路小學的前身是“四保國民小學”,是由日本大廟的一部分改造成的學校,在1949年6月2日更名為吉林路小學,歷 經(jīng)滄桑。雖然學校面積僅僅3556平米,校舍48間。但是她卻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學生,我們家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在這里入學,在這里畢業(yè)的學生,我們的鄰居,童年游戲的伙伴都是在這里入學,在這里畢業(yè)的學生。甚至連我的侄子侄女,外甥也是在這里入學,在這里畢業(yè)的學生??吹礁咩釋捓蠋熥龅牟稍L,不由的回憶起那學生時代的許多故事和最近發(fā)生的幾件小事。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一年紀老師姓李,是一個很嚴肅的中年婦女,她講課的時候不允許學生說話,她的粉筆頭扔的很準,誰要說話,她的粉筆頭會毫不客氣的打在你頭上,所以我們上課都不敢說話,最可怕的是她的教鞭,如果你作業(yè)沒有完成或著犯錯誤,一定會挨到他的教鞭,所以,在我的印象當中,她是最可怕的“老虎”,可惜她僅僅教了幾年學就病了。
記得二年紀的女老師姓丘,她給我留下的印象最好,據(jù)說她是當時國棉廠支援教育的工人,因為在五十年代,教師的力量嚴重不足,從工業(yè)抽調(diào)來許多年輕的教師,她姓邱,很會講課,我們同學都喜歡她,她從來不打罵和體罰學生。記得1958年開始大煉鋼鐵,我們學校要在對面空地建設一座高爐,不知道那位老師聯(lián)系到13中學有一部分修建鍋爐剩下的磚頭,沒有車運輸,校長讓邱老師帶領我們學生去搬磚,從13中學到吉林路表面不算遠,但是我們哪個時候僅僅9歲,就搬著兩塊磚頭,老師搬四塊,女生搬一塊,累的我們休息了好多次才搬回操場,路上,邱老師看我個子小,又替我搬了一塊,就是我搬那一塊,我也是用肚子幫助胳膊搬回來的,那一座高爐的磚頭,我們學生搬了好多天。在哪個大躍進年代,是不允許多講話的。高爐修建起來了,煉出許多不合格的鋼鐵,后來,高爐停了,被推倒了,我們開始了平整操場,那些我們搬的磚壘成的高爐殘體被埋在我們挖的土和面拉來的垃圾的下面,一直到小學四年紀,我們的操場才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修好。
三年紀我們的班主任,印象最深刻,他也姓李,每天端著半尺長的大煙袋上課,裊裊煙圈在教室上空飄蕩,很象那封建時代教私塾的先生,對于犯錯誤的同學,他總是揮舞著大煙袋呵斥,我們很害怕那煙袋鍋在什么時候摔到頭上。
我印象中教學最敬業(yè)的老師是六年級的曹劍秋老師,他的教學方法很獨特:嚴肅、認真、從來不打罵學生,和我們交朋友,教學方面他每周布置一篇作文,第二天講評,好的文章全班宣讀,老師評點,應該是我們班提高語文水平的關(guān)鍵,這也許是我們班有我們4個能考上2中、2個同學考上9中的原因之一吧!
記得我們學校有一個音樂老師姓汪,是個基督徒,他的嗓子很好,鋼琴也彈的很好,教學很認真。聽說他一生沒有結(jié)婚,他把一生全部獻給了教學事業(yè)。
最近我看過一篇文章,是張宗岱老師寫吉林路小學的體育在歷年來取得驕人的成績,1975,1977,1979年連續(xù)獲得青島市勞模,先進集體個人代表大會,1980年張宗岱老師獲全國優(yōu)秀體育教師的稱號。
1982年吉林路小學獲全國小足球賽青島賽區(qū)的冠軍,國家體委,教委,團中央頒發(fā)了獎狀,同年吉林路小學被省命名為體育傳統(tǒng)學校。1985年吉林路小學被評為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先進集體。
感謝我的母校為祖國培養(yǎng)出許多的人才,感謝我們的老師為培養(yǎng)學生而做出的許多犧牲。在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又和母校的領導進行了一次零距離接觸。
我在遼寧路電子信息城有個姓張的朋友,四川人,他和妻子在電子信息城開了個小店經(jīng)營電腦顯示器,有兩個女兒,由于孩子在四川上學,家中沒有人照料,很想把孩子接到青島上學,當然吉林路小學是首選,沒有熟人,誰能幫助聯(lián)系聯(lián)系呢?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我。為了朋友,也因為母校的原因,我找了當時吉林路小學的張校長和教導主任。當他們知道我是學校的學生時候,很熱情的答應幫忙,突然的成功,連我都感到意外,這件事情,使我很感動。因為吉林路小學和遼寧路電子信息城太近,外地打工子女要來上學的太多,不需要任何報酬幫助外地的張先生解決了如此大的困難。怎么能不讓人感動,
現(xiàn)在我們的學校變了,電教化校舍,舒適的,寬大明亮的窗戶,玻璃后面漂亮的的天藍色窗簾,還有墻面懸掛的一臺臺空調(diào)外機,使人想象得到它的潔凈高雅、舒適,人性化?,F(xiàn)代化管理已經(jīng)進入了我的母校。我很贊成高老師的意見:“母校歷史不算悠久,僅有半個多世紀,而青島市的百年名校很多;我的母校不算大,更大面積,更多班級和師生的小學校不在少數(shù)??墒牵谑斜眳^(qū)吉林路上的這所學校,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源源不斷地為國家輸送著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東部新城區(qū)興起,老城區(qū)的人員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在近20年內(nèi),附近泰山路一小、泰山路二小、寶山路小學等七所小學相繼撤銷,吉林路小學仍然默默地在大山的腳下站立著,以大山般堅韌的臂膀和大海樣寬闊的胸懷,擁抱每一個背著書包走近她的孩子,這怎能不使人感佩她內(nèi)在的巨大力量呢?!弊8N业哪感T谇斑M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