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跪井
來源:作者:那山那石時間:2013-05-24熱度:0次
“跪井”又叫“貴井”,矗立在喀斯特巖溶山區(qū)的田壩村公所中央。一個半月的拱門遮罩著兩個立方的長方形水池,年年月月滋養(yǎng)著田壩村民?!肮蚓钡膩須v,沒人能說得清楚,我刨根問底百思其解,追溯的結(jié)果,最終是大山村民在揮汗勞作中源于對生命生活感悟中的兩個杰作。
第一個名稱的“跪井”,是因為凡是有人要到井中取水,設(shè)計的池子必須得讓你蹲下去或彎腰或下跪才能取得到,這是群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杰作;第二“貴井”,是喀斯特地區(qū)水貴如油,告誡人們要珍惜大家的血汗和共有的勞動成果,不得浪費。一個“跪井”,咋看就是一個普通的造型,細思,卻暗含和許多哲理?!案卸?、勤奮、珍惜、共享、節(jié)約、環(huán)保,和諧”成了“跪井”風風雨雨的見證。
“跪井”始建于聯(lián)產(chǎn)承包到戶,歷史沿革不算悠久,悠久的是“跪井”承載的歲月滋潤情懷和超出井水之外的另一個文化內(nèi)涵。從高山上的“黨石寨”流下來的汩汩清泉,源源不斷地積蓄在“跪井”里,印證了地質(zhì)水文和一幅幅跨越時空人文人脈如詩如畫山高水長的歷史畫卷。
“跪井”建起來了,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從清晨至黃昏,咯吱咯吱的木桶銻桶及其他取水工具在鄉(xiāng)公所中央排成長龍,那是一個歷史時期自然人文交匯的盛況,這一個排隊,排出了歷史的滄桑,演繹了人生的多彩,道出了人民的淳樸,展示了群眾的力量,歸結(jié)了基層的創(chuàng)新。
我和“跪井”有緣,始于和組織有緣。過去,我代表組織安排干部到“跪井”的鄉(xiāng)村開展黨建扶貧,和“跪井”有一面之緣;如今,組織安排我到“跪井”的舊居開展同步小康蹲點,和“跪井”零距離接觸,感受“跪井”勻和而沉穩(wěn)的呼吸,聆聽“跪井”對鄉(xiāng)村巨變聲音的呼喚。
“跪井”見證著發(fā)展。由于“跪井”體積小,承載不了越來越多田壩人的飲水需要,取水人多的時候,水供應(yīng)不足,造成人們時間的浪費;取水人少的時候,井水溢出,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于是人們在山后高位置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座大水池,將接入“跪井”的水管改道進入大水池,再接入每家每戶的水缸,于是,“跪井”干枯了,“跪井”不再成為田壩人唯一的依賴,但是“跪井”仍然是田壩人民發(fā)展歷程的見證。
“跪井”見證著空巢。蜿蜒1.7公里的水渠,從丹陽組的水庫里引入倒映著太陽星星月亮和樹木的綠源,流進了塊塊梯田,是那樣的愜意和恬靜;馬嘶牛鳴犬吠雞鳴,攪拌著陣陣駛來的車吼聲,是那樣的歡快活爽。由于人們不再在“跪井”的四周排隊聊天抽煙打牌說張家長李家短,青壯年們陸陸續(xù)續(xù)接二連三自發(fā)開始“北漂、南下、走西口”,寄回來的是改善家鄉(xiāng)面貌的鈔票,“跪井”和留在家中的老父老母和部分孩子,繼續(xù)在風雨剝蝕中守候,守候出了山上的綠色銀行,守候出一代代人的堅韌頑強。
“跪井”見證著劃時代?!肮蚓泵嫖鞅硸|,它的右面是玻璃架的籃球場和鄉(xiāng)公所時代的田壩糧倉,左面是兩層別墅式的村辦公樓,鮮紅的國旗在微風中飄蕩。一條可以開進農(nóng)用車轎車摩托車的砂石路,從八公里外的大道直接連通,人們需要了解和感受田壩的變化,就來看看代表著過去的跪井,代表著現(xiàn)在的辦公樓,代表著將來的田壩氣象。
“跪井”見證著傳承。愚公移山,故事的核心是堅韌;精衛(wèi)填海,寓言的主題是頑強。以前的“跪井”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現(xiàn)在變成了村。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隨著政策的不斷惠及,隨著幫扶的不斷努力,田壩的水更清,天更藍,路更寬,人更富。其實,“跪井”見證的,是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堅持,一切都在繼續(xù)。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