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紀(jì)行——參加《西部文學(xué)》發(fā)行儀式
來源:作者:王者興時間:2013-05-30熱度:0次
5月24日晚上,當(dāng)夜幕悄然降臨的時候,我乘坐高速鐵路列車由鄭州奔赴西安,參加定于第二天在咸陽渭河南岸舉行的西部文學(xué)網(wǎng)2013年年會暨《西部文學(xué)》紙質(zhì)雜志發(fā)行儀式。
不能不說,日新月異、迅猛發(fā)展的科技最大程度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鄭西高鐵的開通,讓鄭州和西安這兩座姊妹城市變得更加熟絡(luò),相同的文化背景,相同的生活習(xí)慣,相同的口音方言,所有這一切,似乎讓這兩座城市的人們變得不再陌生,借助高鐵這個媒介,人們可以像串親戚一樣自由的走來走去。這不,來自中原綠城的我用自己的赤誠和熱枕走向了夜幕下的古都——西安。
來到西安,下了高鐵,已經(jīng)是十一點了,熱心的西部網(wǎng)文學(xué)社版主杜老師打來問詢的電話,就在那一瞬間,一路的疲憊和勞頓全消,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欣喜不用贅述。在他的指點下,我乘坐夜班266路公交車到了北門,步行到鐘樓之后,找了一間名叫都市春天的酒店住下。
辦理好住宿手續(xù),我看看夜色尚亮,街邊的景色宜人,鐘樓的在彩光的烘襯下顯得異常的宏偉和高大,我突然在想,千年之前的周朝、秦朝的王都,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呢,是不是也像現(xiàn)在這樣游人如織、車水馬龍,處處顯現(xiàn)出富麗繁華的景象呢?
咕咕作響的饑腸提醒我該用餐了,就近我進(jìn)入一家肯德基老頭快餐店,要了一杯甜濃豆?jié){、一根油條、一盒薯條,邊吃邊觀賞著西安的夜景,隨著食物進(jìn)肚,血糖增加,我的心底慢慢地溢出許多幸福感,真羨慕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可以時時刻刻去享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帶給他們的富麗堂皇。
飯后,我隨著人流欣賞著飽含歷史滄桑的鐘樓,拍下鐘樓多個角度的照片,以便日后慢慢地欣賞她的英姿。在慢慢的游覽中,我心中忽然有了西安紀(jì)行的第一首詩,我連忙把關(guān)于鐘樓的詩句記錄在手機上,擔(dān)心靈感消失,再也找不回那些精華的片段?!兑褂午姌恰罚哼t暮別綠城,黃昏赴長安,白駒過隙時,恍然鐘樓現(xiàn)。舊夢依稀在,輝煌萬年前,新愁揮手去,夜魅舞云煙。
零點之后,街上的行人漸漸稀少,我提醒自己該回旅店休息了,一是為了自身安全,二是明天還要參加會議,不能太過疲憊?;氐骄频耆龢欠块g,我換洗了衣服,沖了個熱水澡,美美地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
第二天一早,六點鐘準(zhǔn)時起床、洗漱、早餐,之后乘坐空調(diào)630路公交車一路向西,直奔咸陽會議地點。公交車上,想到來到西安的感觸,心里便有西安紀(jì)行的第二首詩。《夜宿西安》:長安北門醉古今,夜宿都市慕青春,難撫饑腸作響歌,饕餮盛宴孤獨人。
到了咸陽之后,公交車行走在寬敞的世紀(jì)大道上,即將到達(dá)啟迪大酒店時,我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上開始出現(xiàn)啟迪的名字,但是公交車沒有廣播報站,乘務(wù)員也沒有報清站名,我一下子坐到了終點站,沒有辦法,只好原路折返,這次留心問了一下乘務(wù)員,終于在海泉灣這個站牌前下了車。因為方言的問題給我這個外地游客帶來了些許不便,這是我在西安感受到的惟一的不足之處。
我步行走到啟迪大酒店前,大老遠(yuǎn)看到有位老人在看我,不用說也是參加西部網(wǎng)活動的文友,我們握手之后一起到了酒店的二十層,見到了若嵐老師和趙紅娟老師,若嵐老師風(fēng)姿卓越,趙紅娟老師熱情大方,她們第一眼就認(rèn)出了我,讓我感到很愉快。
因為會議時間尚早,我在白雪飄飄等幾位文友的帶領(lǐng)下到了酒店十一樓的房間里休息。經(jīng)介紹,我這才知道那位年齡稍大的老師筆名叫wang6127007。他也是一位老轉(zhuǎn),已經(jīng)從警察的工作崗位上退休。簡單的幾句交談之后,我發(fā)現(xiàn)王老師不僅健談、熱情、好客,是非常典型的陜西人性格,而且思想還非常前衛(wèi),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很“潮”。中間講到他上次跟泰山之行帖子的事,我連忙解釋,當(dāng)時我回帖時已經(jīng)喝多了,很多回帖的話是沒有認(rèn)真琢磨的,不知道有沒有傷害到老人的心,但我是無心的。
由于天氣突然變壞,一直在下著大雨,原定的會議因為人員到的不齊推遲到10點鐘才開始,但陰雨天氣絲毫沒有給參加年會的文友帶來任何不好的影響,反而讓大家減少了互相之間的陌生感。因為我從外地趕來,大家都很感動,對我熱情招呼,有主動讓座的,有主動倒水的,有連聲贊揚的,最為幸運的是還碰到一位原籍洛陽嫁到渭南的文友,在外地能遇到老鄉(xiāng),也是一件幸事??上б驗樯衔绨才诺幕顒虞^多,沒有來得及問她的名字,只能期待下次相聚時互留姓名,不再留下遺憾老。
上午的活動組織的非常成功,會場的氣氛很熱烈,很活躍,12點時,多年未見的軍校同學(xué)王宇光打來電話,說他在酒店一樓大堂等我,我連忙和組織會議的若嵐老師說了一下,下樓和老同學(xué)見了面,老同學(xué)熱情地邀請我在咸陽城區(qū)吃了一碗地地道道的西安泡饃。吃飯中間,靈感突現(xiàn),于是就有了西安紀(jì)行的第三首詩,《咸陽懷古》:霾氣深沉梅雨澆,柳絲纏綿疾風(fēng)搖,鐵馬冰河都不見,阿房宮殿入云霄。
飯后,我再次回到酒店二十樓,和西部文學(xué)社的杜育龍老師、洛沙老師、若嵐老師、wang6127007老師一一合影留念,專于攝影的老臉在上老師為我們拍照,話別之后我乘坐軍校同學(xué)的車去了西安北站,乘坐下午3點的高鐵回到了鄭州。
到家后,媳婦問我你這樣來去匆匆的也不嫌累,我回她一句:心之所愿、心之所樂,為了自己喜愛的文學(xué)事業(yè),這樣辛辛苦苦兩個來回真的是一點也感受不到勞累。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累并快樂著,試想,一個人一生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付出這些應(yīng)該是值得的。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