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聲嘶鳴的村莊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間:2013-06-04熱度:0次
聲聲金蟬的嘶鳴,撕開了季節(jié)的口子,夏天便從村莊的樹林里竄了出來,激情勃發(fā)。蟬是夏天的精靈。每到夏初,當(dāng)?shù)谝宦曄s鳴掛在樹上播散時,我和小伙伴們就開始蠢蠢欲動。
小時候,我經(jīng)常獨(dú)自一人拿著鏟子到村外的樹林里,尋找還蟄伏地下的知了猴。知了猴身上裹著一層角質(zhì)的鎧甲,就像一團(tuán)黃泥。每當(dāng)看到螞蟻窩大小的窟窿就一鏟鏟下去,鏟頭所到之處,會鏟下一塊塊方土,有些知了猴就在方土里,用手一捏就能找到。還可以順著一個個手指般大小的洞,用手指掏下去,準(zhǔn)能找到還在洞里做夢的知了猴。早上的太陽慢慢地爬上樹梢,清風(fēng)一吹,篩下細(xì)碎的光斑,在我的肩頭搖曳。粗大的楊樹林里好靜,偶爾有幾只蟬殼掉落,讓人領(lǐng)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正午時分,便滿載而歸;回到家,將帶泥的知了猴洗凈瀝干撒上細(xì)細(xì)的白鹽腌制一會,然后起油鍋爆炒。爆炒出來的蟬蛹金黃閃亮,就像是盤絲洞里那幫妖精們端給唐僧的晚宴,看著那誘人的“肉蛋”,那是我童年里最難忘的最美味道。
記憶里老家的村南的小河南岸是一片茂密的楊樹林,每到夏季楊樹林便成了蟬繁殖和出生的基地。我們幾個要好的小伙伴拿一條細(xì)細(xì)長長的竹竿,在竹竿的頂部粘上一團(tuán)面筋或栓上一根牛尾毛。面筋團(tuán)是我們在自己用和好的面在清水里洗的,剛洗出的面筋粘性不是很大,得用麻子葉包上兩天,發(fā)酵后的面筋像漿糊一樣,稀稀黏黏的,粘性極大。那時候每天放學(xué)之后的童趣就是和伙伴們鉆到樹林里捕蟬。樹林里駐扎著很多出殼的黑色會飛的蟬,它們在高高的枝葉間扯開喉嚨高唱凱歌,有時還會調(diào)皮地撒下尿來,淋得我們滿頭滿臉都是。我們仰著頭,屏住呼吸,舉著竹竿輕輕地向蟬移近,待更近了,輕輕一貼,橡膠團(tuán)就粘上了蟬翼,還在枝頭做著美夢的蟬被突如其來的“不幸”嚇得拼命地?fù)潋v。而我們又喜滋滋地捕下一只蟬去了。
吃過晚飯,伙伴們在我家院子里集合,集體盼天黑。因為天黑后,我們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捕蟬行動。天一擦黑,伙伴們早已整裝待發(fā)——在腰間別上小葫蘆,手里攥著手電筒,往黑暗的樹林進(jìn)發(fā)。蟬蛻殼總是在夜間進(jìn)行的。只見那些知了猴,輕輕地從泥洞里鉆出來,動作遲緩地爬上樹身,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下來,一動也不動。這個時候的知了猴,是在積蓄力量準(zhǔn)備蛻殼了。將要蛻殼的知了猴,背部裂開了一道細(xì)細(xì)的縫兒,慢慢地細(xì)縫開始變大,漸漸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的玉肌。最后,“吱”的一聲,蟬蛹褐色的殼便脫離了出來,蟬兒從殼子里爬出來,渾身還是白里泛青的顏色,翅膀沒有伸直,抓在手里軟綿綿的。這個時候的蟬兒,最容易抓。
我們這些“夜貓子”,便在樹林里四處搜索,手電筒、嘎斯燈、螢火蟲的光束所到之處,只見一只只蟬兒靜靜地停在樹身上,我們躡手躡腳地舉手拈來,一會兒便滿載而歸。讓那些剛蛻殼的羽翼鮮艷的蟬兒住扎在蚊帳內(nèi),自己伴著這些美麗精靈心滿意足地進(jìn)入夢鄉(xiāng)。只是第二天醒來,那一個個可愛蟬兒已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個黑色的蚊帳洞,母親一聲斥喝:“老鼠把蟬兒吃掉了,還把蚊帳咬破了呢?!蔽冶憧拗裨鼓赣H起來……
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捕蟬捉蟬,我們總是樂此不疲。一只小小的蟬兒,曾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F(xiàn)在,在遠(yuǎn)離故鄉(xiāng)的城市,在日漸疏離了蟬鳴的日子里,如此想念那一聲聲天籟般的美妙蟬唱,想念那一只只飛翔的精靈。
‘夜深露濕風(fēng)驚蟬。且盡酒為君從眠’。夏蟬的聒噪將一個村莊煮沸了,村莊沉浸在一片歌劇般的激情里。
作者: 朱玉富 聯(lián)系電話:15264381169
電子郵箱:zbwbzyf@163.com QQ:1052171498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