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坪
來源:作者:向衛(wèi)華時間:2013-07-17熱度:0次
古丈是典型的山區(qū),“山尖對山尖,開門可看見;要想握個手(要想親個嘴),要走老半天”,古丈的山有多高、坡有多陡、溝有多深,從這一民謠中就可見一斑。因此,古丈人十分對 “坪”十分神往,在取寨名時老要帶個“坪”字,哪怕只有巴掌或屁股那么大塊“坪”,如果不帶個“坪”字,那就不是人居住的地方。如,張家坪、古丈坪、龍?zhí)炱?、磨子坪、梓木坪、八水坪、太坪、、茶坪、毛坪、洞坪……實在是名不副實?BR> 古丈縣紅石林鎮(zhèn)的馬達坪就是這么一個地方。
坪,對于古丈人來說,就像樹林之于歸鳥,溪流之于游魚,是人人神往的天堂。因此,在古丈,每個帶“坪”的寨名的取名都有一個有關“坪”的故事。望文生義,馬達坪即“馬到達的小坪”,其實,這里的“達”為“踏”的通假字,是“馬踏出來的一個小坪地”。相傳,很久以前,古丈崇山峻嶺,坡陡溝深,百姓居住條件十分艱難,上不巴天,下不巴地,連起一個安身的茅棚都找不到一個小坪,要起屋,只好在矮處打樁子,吊腳樓就是這么來的。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路過古丈,白龍馬一路披荊斬棘,踏出了無數(shù)的小坪,就是前面曾提到過的那些小坪;天黑前,師徒四人十分艱難地來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白龍馬見無處歇腳安身,便在崇山峻嶺間狠狠地踏了幾腳,只聽轟隆一聲,天崩地裂,出現(xiàn)一塊平地,唐僧師徒四人便在這里扎營過夜。后來,人們陸續(xù)從酉水上下遷到這里居住,就將這里取名為“馬達坪”。
馬達坪是個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村落,經(jīng)慣了命運跌宕,或一時領了風騷,或風騷完了又風涼。馬達坪臨近酉水,在水路發(fā)達的時候,這里是附近四村八寨的人到老司巖的必經(jīng)之地,然后經(jīng)酉水,上可到保靖、花垣、秀山、松桃、酉陽等地,下可到沅陵、瀘溪、常德等地。經(jīng)過多年經(jīng)營,馬達坪已是店鋪林立,茶坊遍地,乃繁華熱鬧之地,寨中井巷縱橫交錯,商人游客南來北往,村寨最多時達600多戶人家,4000多口人,家家戶戶都建有朝門,大戶人家均開有店鋪和茶坊,讓過往行人留宿。至今村里還有幾段隱藏在草叢樹間的青石板路,可以證明當年的歷史。村中有一口大水井,相傳是唐僧掘的,唐僧師徒四人從西天取經(jīng)回來,路過這里,見這里已有人煙,卻是個干巴地方,人們從酉水河里背水,要爬十幾里坡路,唐僧十分不忍,于是親自動手挖了一口大井;之后叫孫猴子施法,建了一個亭子,又從酉水河里引水上來;水引上后,村人歡欣鼓舞,殺牛宰羊慰勞唐僧師徒四人。從此,水井常年不干,東暖夏涼,村人和過往行人常坐在亭子里,喝水,納涼,閑談。為了紀念唐僧師徒四人的功德,后來村人集資在井邊豎了一塊“功德碑”,幾經(jīng)修整,可還是毀于“文革”時期,盛為惋惜。后來,當?shù)卣畵芸?,在此處重修了水井,蓋了亭子,但遠沒有當年的古樸了。什么東西,一旦毀了,要想恢復原樣,那是不可能的,比如那些所謂的仿古建筑,其實都是一些拙劣之作。
“堂屋板凳輪到坐”、“天下風水輪流轉”。隨著陸路交通的日益發(fā)達,就像失去暮春的花兒、深秋的樹葉一樣,水路便漸漸枯萎下去了,昔日繁華熱鬧的馬達坪也就逐漸冷落了,特別是到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土匪橫行,民不聊生,風雨飄搖,馬達坪人流離失所,據(jù)有關資料記載,1942年,馬達坪只剩下40多戶200多口人,房屋大多破爛不堪。然而,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近年來,在當?shù)卣拇罄锓龀窒?,馬達坪人調整產(chǎn)業(yè)結構,開發(fā)了以種植為主的農業(yè)產(chǎn)業(yè),其中柑橘面積900畝臍橙620畝,人均接近1畝,掛果540畝,2009年臍橙產(chǎn)量18萬斤,產(chǎn)值14.4萬元;煙葉480畝,烤房71棟,產(chǎn)煙1536擔,產(chǎn)值95.21萬元;八月瓜200畝,畝產(chǎn)可達2000斤以上,每畝純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一棟棟青磚洋樓拔地而起,冰箱、彩電、空調、熱水器……一有盡有。特別是田搭界、地相連的花蘭村的紅石林作為國家地質公園開發(fā)后,旅游業(yè)如初升的太陽,蓬勃興起,馬達坪又熱鬧起來,大車、小車日益穿梭,國人、洋人往來頻繁。從此,馬達坪又開始風騷起來。
馬達坪人和居住在其它地方的土家族人一樣,勤懇耕山,善于漁獵,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中,形成了獨特的博大精深的土家文化。如今,村里每遇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或逢“社巴節(jié)”、“趕年節(jié)”、“四月八”、“六月六”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都要唱歌跳舞,什么擺手舞、茅古斯、掃把舞、板凳龍、打鎦子、踩梨口、上刀梯……喜也是悲,悲也是喜;愛也是恨,恨也是愛;笑也是哭,哭也是笑,真是“忙時拿鋤頭,閑時舞棒頭”。這里的厄巴舞更是獨領風騷。厄巴,土家語為猴子之意,厄巴舞即“猴子舞”,其姿勢均由猴子動作演變而來,套路中有攀巖、摘果、泅水、抓魚、撓癢、撈月等,舞蹈多以婦女表演為主。相傳,馬達坪的先人以種植包谷為主,漫山遍野全是包谷地,在包谷快要成熟時,一群群的猴子就趁村人不備時,常到包谷地里偷包谷;一個月明夜靜之夜,一群野猴下山,看到水中之月猜疑不定,但不及細想下水游泳玩?zhèn)€疼快,岸上水中玩著在異性前示愛,玩累了再想起水中之月,潛水撈之,不得,爬巖上坎探望,跳來跳去如人祭拜菩薩樣,再下水撈復得魚,便棄月?lián)启~,收獲頗豐高興跳圈祝賀返回。恰巧,猴子偷包谷的情景和動作被守包谷地的婦女們看見了,便進行模仿,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舞蹈,這就是“厄巴舞”。有一次,我參加馬達坪舉辦的社巴節(jié),看見一群婦女在臺上跳厄巴舞,她們動作古樸優(yōu)美,舞蹈語匯豐富多彩,將猴子嬉笑頑皮之性、輕盈敏捷之形、混沌蒙昧之稚、安身立命之習演繹得惟妙惟肖。我和臺下的觀眾一樣,看得如癡如醉,恨不得跳上臺去,也跳一跳,與她們同悲同樂……
馬達坪由馬達坪、田家彎、小龍熱、耳其、大繞5個自然寨組成,姓氏眾多,田姓和彭姓是大姓,田姓占了40%,彭姓占了30%;此外還有曹姓、陳姓、祁姓等。馬達坪的“田姓”屬于“田姓八方八族”中的一支,為“元朝正光云,祖志開宏昌”一派。相傳,田氏祖先有九弟兄,因不滿朝庭壓迫,便放火燒了官府,被官兵追殺;此時,已到年關,一無所有,只剩下一頭當家牛,于是就殺了那頭牛過年;吃完年飯后,便把牛角鋸成九節(jié),九兄弟各人一節(jié),老大拿大頭,余下以大而小分下去,并且約定,今后相會拿牛角相對,以牛角來分辨兄弟九人。當官兵追到河邊時,遇到老九正帶著家人逃跑,剛好河邊有只木排,老九見機行事,對家人說:“不理他們,我們拖排吧?!钡竭吅?,官兵查問姓什么,老九對家人說:“拖——拖——拖”,官兵以為姓“拖”,也就不了了事;官軍走后,老九一家余悸未消,再不敢姓田,于是干脆改姓“拖”,但拖字不好聽,就改成姓“庹”;另外八弟兄各自帶著家人遠走他方。這就是“田姓九節(jié)牛角”或“庹田一家人”的故事”,也就是田姓八方八族的來歷。所以,每年三月的社巴節(jié),這一帶的田家人,姑娘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小伙子背起鳥槍大刀,老人們帶著孩子,背著水酒、獵物,到田家洞的社巴堂歡聚。所謂“社巴節(jié)”,其實就是牛的祭日,有祭祀祖先的內容,也有預祝豐年的內容,還有男女青年對歌擇侶,濃情說愛的內容。因為,我母親姓田、且是“祖”字輩,妻子也姓田,故對田姓有點研究。我在斷龍山鄉(xiāng)和紅石林鎮(zhèn)工作時,常與田家人套近乎,目的就是為了搞好關系,為工作提供方便。至于彭姓和其他姓氏就沒有研究了,按照毛澤東說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也就不好說什么了。至今,在村小旁邊、靠公路后坎,有馬達坪田氏祖宗墓,十分氣派,每到清明時,香火十分旺盛;凡是過往的田姓路人,也常在此燒香祭祖。當然,不管什么姓氏,其實500年前就是一家人,本來天下就是一家人嘛。
何謂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于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fā)財,可令后代富貴、顯達。馬達坪是塊風水寶地,自古以來就以出名人而遠近聞名。周總理的警衛(wèi)員、享受副省級醫(yī)療待遇的老紅軍彭祖貴就是這里的驕傲。1934年9月,不到14歲的彭祖貴與遠房叔叔彭忠令以賣柴為名,躲過白軍盤查,橫渡酉水,參加了肖克領導的紅軍,隨后參加長征。長征途中,首長見他年紀小,就給他分了匹馬,性格倔強的他硬是不騎馬,而是將馬讓給了傷員,或者用來駝糧草;于是,就拖著馬尾巴走完了長征。到達延安后,給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袁任遠當警衛(wèi)員;1940年3月至1945年3月,彭祖貴同志被選派到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擔任周恩來的警衛(wèi)隊隊長,負責周恩來等領導同志和整個紅巖村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與周恩來共同度過了難忘的歲月并結下了深厚的戰(zhàn)斗情誼。除了彭祖貴外,這里還出有副州級領導、原州開發(fā)辦主任彭軍,正縣級領導、原古丈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統(tǒng)戰(zhàn)部長彭仕炳等一大批國家棟梁。筆者曾散文在《老寨》一文中寫道:“一個村寨有無名氣,不在于地方的大小,也不在于人口的多少,更不在距離城市的遠近,而在于是否出人。出了人,特別是出了國家棟梁之材,它就彰顯了大自然的靈氣;有了靈氣,它就能蔭庇后人,這地方就能人才輩出,就是一塊風水寶地?!贝颂幷皇窃俅巫C明古人那句雖樸實卻寓意深奧的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BR> 馬達坪人對“坪”有一份或愛或恨、或遠或近、或離或歸的情感,這份情感深深地埋藏在馬達坪人的心里,就如一壇陳年老酒,越久越濃,越濃越醇。因此,逢年過節(jié)時,在外地的馬達坪人無論多遠,多忙,都要回到這個帶“坪”的村寨,與家人、村人歡聚一堂。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