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顶级特黄大片,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大地资源影视中文二页,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印象西湖

來源:作者:李巖時間:2013-07-26熱度:0


                                         1 
   
  西湖給人的印象是美妙而恬靜的。我去過三次西湖,第一次76年在大連上大學到上海石化總廠實習結(jié)束時和同學去的,第二次是兩年前跟旅行社去的,第三次便是這次冬末早春自己去的。三次游西湖,感受各不相同。 
  初次去西湖的印象很淡漠了。第二次去在西湖蕩漿泛舟,至今還記憶猶新。然而第三次春節(jié)期間游西湖,還是別有一番感懷的。這次春游西湖,對西湖又作了一番了解,對西湖有些著名景點的來龍去脈更加深了印象。我是和應老板從溫州自駕車去杭州的,上午十點出發(fā),一路上跑高速公路很便捷,下午一點半左右就到達杭州,我們?nèi)胱『贾輫Q(mào)大酒店后,稍事休息就搭出租車去西湖邊上的知名的知味觀特色餐館就餐,然后便步行去西湖邊向雷鋒塔方向溜達。 
  突然發(fā)現(xiàn)一堆人圍在一棵松樹下都仰著頭指指點點,我走上去一看,原來是有幾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在樹枝上歡快地蹦蹦跳跳,惹得人們的目光一直追尋著它們,我忙舉起相機拍照,留下了小家伙矯捷的身姿。從知味觀的湖邊往雷鋒塔走,我還是第一次走這個路段,一路上感到很新鮮。正好是下午的三、四點鐘,雖然有些陰天,但偶爾鉆出云層的太陽放射著霞光映在湖面上,使本來就在淡淡霧氣的籠罩下亦夢亦仙的湖面更加神秘莫測,那些游船飄在上面像是穿行在天上的云霧中,惟妙惟肖,恰似仙境。 
  應老板和我邊走邊聊天,話題自然圍繞著眼前的西湖。誠然,杭州西湖還是很有歷史的。最早據(jù)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fā)源于這一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于記載的西湖的名字。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記載:“縣南江側(cè),有明圣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圣湖和金牛湖。約在東漢時,一名叫華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東地帶筑塘抵捍錢塘江咸潮而得名錢塘湖。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稱。白居易詩文中每每提及錢塘湖,如《答客問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瀉綠油”。詩人張祜也有詩作題為《早春錢塘湖晚》。 
  據(jù)說,史書上出現(xiàn)“西”湖之稱,是由于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后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xiàn)在位于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樣的。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jīng)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jīng)常用“西湖”一詞,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北宋詩人蘇軾(東坡)在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中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絕唱后,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西子即春秋時越國的絕代佳人西施。比較天下數(shù)十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西湖當?shù)闷鹑绱耸⒆u。南宋時,西湖出現(xiàn)了畸形的繁華艷麗,偏安江南的統(tǒng)治集團不思恢復故土,卻沉湎于湖光山色,奢靡享樂之中,一擲萬金,花天酒地,西湖于是又被人稱為“銷金鍋”,非常恰當,也非常辛辣。 
  除上文提及的名稱外,西湖尚有眾多別名,諸如:龍川、錢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個別名,各有來歷。石函湖是因唐長慶年間白居易筑石函以蓄泄湖水而來;上湖是相對于其北地勢較低的下湖而言;放生池是由于北宋天禧年間杭州郡守王欽若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而得;賢者湖系南宋文人樓鑰以西湖有賢者之風而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湖擁有這么多的芳名雅號,正好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她悠久的歷史,秀麗的風貌,豐富的文化意蘊和迷人的風光魅力。 
   
                                     2 
   
  我們在杭州西子湖畔,沿著曲徑風荷小路,邊賞景邊聊天邊拍照,不知不覺走了半個多小時,離西湖的雷鋒塔還遠著呢。于是,我們花十元錢坐上了圍著西湖轉(zhuǎn)的電動游覽車,用了很短時間就到了雷鋒塔前。每人花三十元買上票便開始登塔。上次和秀才王等人來杭州西湖欲登雷鋒塔看夕照,但因旅行團不含這個項目,只好望塔興嘆。這次終于如愿以償了。雷鋒塔和南屏晚鐘景點實際上是比較接近的。原來的雷鋒塔在建國以前早已經(jīng)塌掉,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雷鋒塔是近年來后建的。塔身是鋼結(jié)構(gòu)骨架的,一共五層,里面每一層墻壁上都有不少古人的手跡或畫像。站在五層的塔廊上,環(huán)繞四周,西湖美景盡收眼底。應老板告訴我,塔下看到的那一片淺綠色房頂?shù)慕ㄖ褪呛贾莸膰e館,當年毛圣和國家領(lǐng)導人來杭州都下榻在這里,當時這一帶周圍是戒備森嚴的。走下雷鋒塔,黃昏已經(jīng)降臨。夕照下,雷鋒塔在霞光飛渡的紅暈中傲然屹立,熠熠生輝。 
  因下午吃的太晚,肚子不餓,我們便準備夜游一陣西湖再說。我們計劃去“殘雪斷橋”,估摸著方向走了一陣子,問路人聽說還很遠,干脆搭上計程車前往。很快,車沿著楊公堤跑了不遠就到了白堤的端頭“殘雪斷橋”邊。斷橋殘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為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斷橋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白堤東端,由于斷橋背城面山,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如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陽面望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陰面望去,“斷橋不斷”。就著月光,在斷橋上我看到了唐朝白居易寫的《錢塘江春行》一詩。詩曰: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哦,美麗的西湖就是一首抒情詩,一幅天然動人的曼妙圖畫,有著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斷橋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白娘子與許仙相識在此,同舟歸城,借傘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歸于好。越劇《白蛇傳》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這情節(jié)總是催人淚下,給每個游覽斷橋的游客以無盡追思和遐想。 
  據(jù)明代《西湖游覽志》所說,斷橋是由于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才得此名的,宋代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已殘而未消,難免有些殘山剩水之感,于是就擬出了“斷橋殘雪”這一西湖難得的景觀。 
  今日斷橋,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huán)洞石橋,長8。8米,寬8。6米,單孔凈跨6。1米,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cè)建水榭,題額“云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gòu)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我頭頂著月光和星光走在橋上,腦子里想著的卻是皚皚白雪中的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惺惺相戀的場面,他們的苦戀感人至深。 
   
                                     3 
   
  第二天上午,我們在觀賞了孤山腳下的中山公園后,白天又再次來到白堤的西頭,并步行一直朝白堤東頭的“殘雪斷橋”走。早春的氣候清爽怡人,堤上兩端的草地已經(jīng)綠油油了。堤上的垂柳開始鼓芽,看來很快就會綠枝搖曳了。我看著堤上的游人,一個個臉上都蕩著笑容,顯得春風滿面。我想,在這里不論是多年居住在杭州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待到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白堤和蘇堤兩堤,桃柳夾岸,紅肥綠瘦,花開芬芳,柳絮飛揚,再加上兩邊水波瀲滟,游船點點,遠處山色空蒙,青黛含翠。那時走在堤上,游人一定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走進了世外桃源。夜游“殘雪斷橋”,浪漫異常,情意綿綿;麗日晴天,白堤上的春曉風光妖嬈、嫵媚。 
  從白堤我們又走到“平湖秋月”景點。這時,天上忽然飄起了蒙蒙細雨,姑娘們紛紛撐起五顏六色的花傘,花傘在流動著,本來就很窈窕的杭州姑娘此時更顯得嫵媚嬌柔、楚楚動人了。雨一直不大,我們不用打傘,在春雨霏霏中漫步西湖岸畔,別有風趣?!捌胶镌隆比泶蟮罨方褚寻l(fā)掘出土。兩峰插云五孔石橋亦修復。這個景區(qū)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并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歷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現(xiàn)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里原有的龍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臺周圍以欄桿,旁構(gòu)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新中國成立以后,經(jīng)重新規(guī)劃和逐年翻建,擴建,新建,這里形成了一片狹長的沿湖園林,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臺樓閣錯落其間,更加適宜賞月品茗,休閑消遣。西湖秋夜之月,自古以來被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lián):“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后山山?!北M管平湖秋月景區(qū)范圍在西湖十景景區(qū)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nèi)钥梢栽诖藢ぴL和體味到歷史古跡和文化蘊涵。早在唐朝,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圣延祥觀的建造,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筆。明萬歷年間,司禮太監(jiān)孫隆斥巨資復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筑露臺,可風可月,兼可肆設(shè)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nbsp;
  應老板說,位于景區(qū)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后來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走著聊著,突然不知從何處傳來了《平湖秋月》的古曲,曲調(diào)纏綿悱惻,悠揚悅耳。在北方的流行曲名中好像叫“閨舞”,現(xiàn)在流傳的則是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代表作,又名《醉太平》,又有說以江南絲竹八大套中的《歡歌》發(fā)展而成,此曲廣泛流傳在粵劇音樂中。聽說這是30年代,呂文成于中秋時節(jié)暢游杭州西湖,西湖美麗的景色,使他感慨萬分,觸景生情,遂創(chuàng)作了這首描寫月夜西湖景色的樂曲,贊美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曲調(diào)輕柔秀美,表達了他對西湖美景的感受。 
  “這是廣東音樂抒情樂曲中的佳品。該曲以清新明快、悠揚華美的旋律,描述了杭州西湖的勝景之一平湖秋月的景致?!睉习褰榻B。是呀,皎潔秋月清輝下的西湖必定是幽靜迷人的。我可以想象出,秋夜的景象平和、靜謐,晚風輕拂,素月幽靜。那一潭平靜的湖水,映照著一輪皎潔的秋月,碧空萬里,波光閃爍,青山、樹、亭臺、樓閣,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層輕紗。此時,整個西湖好像是一個童話世界。這個樂曲奏出詩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而,描繪出中國江南的湖光月色,畫意詩情的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感受與熱愛。全曲一氣呵成,酣暢抒情,被譽為中國器樂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平湖秋月的美,宋朝孫銳曾在《平湖秋月》一詩中寫道: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觀賞完“平湖秋月”,雖然遐想得很美,但白天的景色大大遜色,讓人心有不甘。嗯,那年秋天再來,一賞平湖秋月的美景。而后,我們又乘車去了新開發(fā)的“茅家埠”。那里是西湖的邊緣,游人罕至,在茅家埠的湖里蕩舟,幽靜恬淡,猶入無人之境,天馬行空,獨往獨來。那里還是幽雅飯莊和品茶的好地方,但由于我們中午已經(jīng)預定了西湖邊上的“味莊”,還有應老板的朋友在那里等著,便匆忙向那里趕去。 
   
                                    4 
   
  “花港觀魚”邊上的味莊原是茶室,后改為飯莊,主食就是當?shù)氐男〕裕瑤缀跆焯烊藵M為患。我們和劉老板會合后便坐在二樓一個靠窗的位置上,直接沖著“花港觀魚”公園。我們點了正宗杭幫菜東坡肉、油悶筍、龍井蝦仁、菜嫂三絲等,還點了杭州特有的精致的小點心。我建議要了五年的特制花雕酒和杭白菊花茶,幾個人吃得喝得都非常滿意,直稱贊味道純正。這個店里服務小姐也很熱情,我說這里的“杭白菊”味足好喝,比青島的菊花茶要好喝得多,她笑說你們那兒不舍得放菊花,放的多一些味道自然就足了,我想她說的是有道理的。 
  吃完飯我仍和應老板去了“花港觀魚”公園。花港觀魚地處蘇堤南段西側(cè),前接柳絲蔥蘢的蘇堤,北靠層巒疊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兩面鑲著翡翠框架的鏡子分嵌左右。早在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jīng)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港。當時,內(nèi)侍官盧允升在花港側(cè)畔建了一座別墅,稱為“盧園”。園內(nèi)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畜養(yǎng)異色魚,于是游人萃集,雅士題詠,稱為“花港觀魚”,成為西湖十景之一。舊時的花港觀魚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后經(jīng)擴建,現(xiàn)在全園面積近三百畝。園內(nèi)景觀由魚樂觀、牡丹亭、花港、綠草殷殷的大草坪和叢林幾個部分組成,魚樂園是全園的主景。魚樂園中放養(yǎng)著數(shù)萬尾金鱗紅鯉,游人在觀魚池的曲橋上投入食餌或鼓掌相呼,群魚就會從四面八方游來,爭奪食餌,紛紛躍起,染紅半個湖面,以為勝觀。在這里縱情魚趣,真是魚躍人歡,其樂融融。我還發(fā)現(xiàn),這里的鯉魚喜歡排長隊漫游,好像有一條頭魚在前面當領(lǐng)隊,后面跟著大隊人馬蜿蜒游動,不快不慢,悠閑自在,像極了我常爬嶗山的穿越隊伍,就是不知道它們有沒有收隊,這樣一直游下去,不知有沒有“魚”掉隊,如果有掉隊的,有沒有強魚幫游,看來我是杞人憂天了。但是,我還發(fā)現(xiàn)花港觀魚湖中的鯉魚都很“胖”,看來光是游人每天就把它們喂飽了,我看著湖里那一大群一大群的大大小小的肥魚在笨拙地游弋,心想它們是該減肥了,“美人魚姑娘”看著還是瘦點好看,因為如今不是欣賞胖美人楊貴妃的時代了。 
  花港觀魚公園里有知名的牡丹園,據(jù)說是唐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開元寺僧惠澄自長安獲得一枝牡丹攜回寺里栽種,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F(xiàn)在,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觀魚的牡丹園最為繁盛了,有“酒醉楊妃”、“嬌容三變”等品種,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姿,別有情趣。牡丹割成十幾個各具形態(tài)的小區(qū)。小區(qū)里面,栽種著數(shù)百株色澤艷麗的牡丹,從高處俯視,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云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tài),斗奇競態(tài)妍,令人流連忘返。聽說園內(nèi)植物配置精致,四季有應時之花,八節(jié)有長青之樹,發(fā)展了“花”、“港”、“魚”這一名勝的特色。剛走進公園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花枝招展的孔雀。我發(fā)現(xiàn)一只雄性的花孔雀一直和一只雌性的白孔雀調(diào)情嬉戲,一會兒雙首相親“接吻”,一會兒“女”跑“男”追,上演了一幕“許仙”與“白娘子”的動人愛情故事,讓人忍俊不禁,感嘆這“夫妻倆”的溫馨戀情。 
  應老板邊走邊向我介紹,說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于魚池畔。后來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于碑陰,詩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傳說花港觀魚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題,其中的“漁”字,繁體寫法是四點,代表火,乾隆改為三點,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風調(diào)雨順。 
  清代許承祖就在《花港觀魚》詩中這樣寫道: 
  水上新紅漾碧虛,盧園景物盡邱墟。 
  就中只覺游魚樂,我亦忘機樂似魚。 
   
                                    5 
   
  走在杭州西湖一帶的大街上,我看見電線桿上到處都是“印象西湖”的廣告宣傳,以前耳聞過,后來仔細一打聽,才知道著名導演張藝謀主要策劃的這一“節(jié)目”在杭州大有名氣,杭州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印象西湖是“鐵三角”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后又一部“印象”系列實景演出,音樂由日本音樂家喜多郎擔綱,張靚穎主唱。印象西湖是由杭州市委市政府、浙江播廣電視集團及浙江凱恩集團共同組建的“印象西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一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鐵三角”導演團隊聯(lián)手打造的山水實景演出。從2007年3月30日,“印象西湖”就粉墨登場,如期公演。 
  據(jù)說,“印象西湖”以西湖濃厚的歷史人文和秀麗的自然風光為創(chuàng)作源泉,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間傳說、神話,將西湖人文歷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現(xiàn),同時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從一個側(cè)面反映雨中西湖和西湖之雨的自然神韻。而且整場山水實景演出,通過動態(tài)演繹、實景再現(xiàn),將杭州城市內(nèi)涵和自然山水濃縮成以一場高水準的藝術(shù)盛宴,向世人推出。聽搭乘的出租車司機說,部分節(jié)目就在“望湖樓”對面的湖邊搭起臺子演出。音樂方面,是世界級的音樂巨匠喜多郎先生受邀出任音樂主創(chuàng),其空靈悠遠的樂章與西湖的神韻相得益彰。具有海豚音的超女張靚穎友情演唱主題歌,她那天籟般的聲音給整場演出增色不少。觀眾看到的是一場高藝術(shù)水準的山水實景演出,同時享受到一場世界級的音樂會。 
  這個項目的演出具體地點在岳湖景區(qū):南至趙公堤,北至岳湖樓,西至曲院風荷,東至蘇堤。在岳湖樓南邊設(shè)置可容納1800人的升降式可收縮可移動階梯形看臺;在湖面演出區(qū)域內(nèi)配備特制的燈光和激光照射,以滿足舞臺及背景的需要。項目的方案設(shè)計充分考慮環(huán)保、綠化、安全等因素,各項技術(shù)、設(shè)備全部采用國內(nèi)乃至國際上最先進最環(huán)保的方案。聽說演員的表演將在西湖水域上表現(xiàn),以自然的山水、景觀為天然舞臺做表演,稱之為“西湖實景演出”,這是一個特別的水上劇場的概念。擁有一個具有千年文化積累超大的視覺空間。它不是歌舞、不是戲劇、更不是晚會。它的演出內(nèi)容必需和自然景觀一致,所以它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自然環(huán)境是演出的一部分,隨著一年四季的不同,每天氣象的不同,自然景觀的變化,這個天然的舞臺所表現(xiàn)的視覺感受也就不同,實景演出之魅力正在于此。 
  遺憾的是,我在西湖沒能看見這個演出,只聽說全劇以各種虛幻的西湖景色片段構(gòu)成,從開始小船載著“許仙”登上“水中閣樓”開始,所有的表演都沒有故事,而是一種意向的表演。其中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從湖面升起的三角形雨簾,兩只大鳥在雨中翱翔,伴著張靚穎《印象西湖雨》的歌聲,甚至還能看到白娘子與許仙訴情的戚戚情景呢。 
  當天傍晚六點正,我乘上南航的飛機飛回青島。當飛機在杭州機場升空時,我仍在極力透過小圓窗尋找著燈火下的西湖。我在想,西湖的美景不僅只是春天獨有,夏日里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臺,都會讓人留戀不舍,無論何時來西湖,都會領(lǐng)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的。 
  我會再來西湖,不厭其煩地體驗西子湖畔的美麗與魅力。
(編輯:作家網(wǎng))

上一篇: 傘下聽秋雨

下一篇: 雨季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