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京郊采苦菜
來源:作者:閆永定時間:2013-08-20熱度:0次
自從1961年10月8日我第一次來北京,距今已經(jīng)整整47年了。之后,我利用在內蒙工作多年往返陜西探親經(jīng)過北京的機會,以及1975年調回陜西以后利用來京參加學朮討論會或短期工作的機會,我把北京的名勝古跡、旅游景點和商場街道等都基本上逛完了,故對北京沒有了太多的神秘感了。1994年小女兒進京工作后,我也數(shù)次來京與其一起生活,每次1—3個月,自然也少不了游逛之事,一些名勝古跡、旅游景點和商場街道等,也多次造訪。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和從內心來說,在北京游逛對于我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今年8月17日來京,是專門為照看小外孫女而來的,至今已兩個月了。我是一個地質工作者,一輩子從事野外工作,習慣于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下生活。加之,多年來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毎天要在室外活動的習慣,每天不在室外活動一下,渾身上下總覺得不怎么舒服。小女兒家住的北京天通苑社區(qū),過去屬于北京的遠郊,由于城市的膨脹,這里現(xiàn)在已是一派繁華景象了。但這里畢竟不是中心城區(qū),往北不遠即是建筑物較少、一派田園風光的郊野地區(qū)。因此,我住這里,就有了一個好去處,可以充分利用這里獨特的區(qū)位條件進行郊外活動了。
平常的日子,我一般于早晨8:00之后,騎上自行車,首先沿著主干公路或馬路向北或向西行進,然后離開主干路,拐入田間土路繼續(xù)前行。在秋日的陽光下,我腳踩車鐙,用力騎行。在車輪的飛轉中,我迎著微風,徜徉于空曠的田野間。我仰望流云飄浮,耳聽鳥蟲吟鳴,目掃綠樹碧草……這樣的活動既鍛練了身體,又享受了野趣,陶冶了情操,愜意無比!
忽一日,我在公路上騎行時,只見路邊有人在樹下草叢中采摘著什么,這種現(xiàn)象不只一處兩處,而是陸陸續(xù)續(xù)、間問斷斷地出現(xiàn)了多次。出于好奇,我停止了騎行,把自行車支撐起來,走到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老者面前,一探究竟。我看他在采摘一種綠色植物,這種植物是我不認識的。我上前詢問,問他釆的是什么呀?他說是苦菜。我一聽有點詫異,我是認識苦菜的,可他釆的這種我卻不認識呀!他見我懷疑,就拿起一撮他采來的苦菜,指著嫩莖上流出的白色苦味汁液說“你看,是苦菜,沒錯!”。噢,我明白了,這也是苦菜,是另外一種苦菜。我以前所認識的苦菜是葉面較窄的一種,葉面寬度多在1-2厘米之間,長得比較??;新認識的這一種苦菜,葉面較寬、寬度可達3厘米以上,長得比較高大。
要說起來,早年我對苦菜并不熟悉,真正地認識苦菜是很晩的,因為我的家鄉(xiāng)附近沒有苦菜,小時候對苦菜就沒有什么感觀印象。不知是怎么回事,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苦菜遍及中華大地,可獨獨在我的家鄉(xiāng)附近卻未看見過它的身影。直至到了1998年,我在山東高速公路施工工地上工作的時候,才真正地看到了苦菜,才認識了活生生的苦菜。上世紀60年代,我看過馮德英的小說《苦菜花》,但我并不知道苦菜究竟是什么樣子?!犊嗖嘶ā氛f的是山東的事兒,我在山東有幸認識了苦菜,所以我認為像山東那樣的苦菜才是真正的、正宗的苦菜。在山東,那可真是的,我足跡所及的濟南、泰安、臨沂等地,連綿的山巒、平川、地頭、山坡,遍地都是苦菜,大有一眼望不到邊的架勢。那時,我對苦菜細心地觀察過,灰綠色的葉子窄窄的、長長的,葉子邊緣呈鋸齒或平直狀,莖稈和葉子折斷時,折斷處會流出乳白色、粘稠的、有苦味的汁液來,苦菜開著黃色的花兒。也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吧,我只知道像山東那樣的苦菜才是苦菜。1999年以后,我先后到過靑海西寧和陜西華陰、楊凌、渭南、西安、榆林、延安,以及福建等地,我所見到的苦菜,也都是像山東那樣的苦菜。我真的有點“井底之蛙”之見,如今在北京認識了這另外的一種苦菜,也算是長見識了。
自從新認識這種苦菜后,我發(fā)現(xiàn)這種苦菜在北京其實是很多的。之后,我在逛京郊的田野時,也加入到采苦菜的行列之中。因為我知道野菜對各種尾氣和粉塵有著很強的吸附作用,故在所住社區(qū)的草坪、樹下雖可見很多苦菜,社區(qū)的一些居民也有就近采食的,但我不在社區(qū)內采摘,我要騎自行車遠走四五公里,在遠離社區(qū)、離開公路的真正田野里采摘。目前正值溫暖的秋季,氣溫適宜、多雨潮濕,極適于苦菜生長。采摘時,苦菜成叢成堆的,綠瑩瑩、鮮嫰嫰的,一采一大把,不一會兒就能裝滿一大包。我在秋日的晨露下,手掐沾滿露水的苦菜葉,手指被染成了綠色,指頭被膠粘狀的汁液粘連在一起,褲子被露水打濕了,鞋子也濕了,皆一概不予理會,依然是興高采烈、樂此不疲。每每帶上一大包苦菜,滿載而歸時,只覺得神淸氣爽、心曠神怡!
苦菜有極強的生命力,與世無爭,它可以適于各種氣候環(huán)境和土壤條件,是一種以四海為家的植物??嗖穗m是一種極普通、極常見、很不起眼的植物,但它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嗖丝沙?、燉、煮、蒸、醃,味道獨特??嗖司哂星逍摹《?、袪火、健脾滋陰、養(yǎng)顏潤肺、養(yǎng)肝利膽等功效。
國人吃苦菜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苦菜過去被譽為窮人們的救命菜。在那缺少糧食不得溫飽的漫長歲月里,廣泛分布的苦菜,為千千萬萬的貧苦老百姓解決了果腹問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們不應該忘記苦菜!
在我們國人已經(jīng)解決吃飯問題的如今,除特別偏遠、經(jīng)濟極不發(fā)達的個別地區(qū)外,人們不再為吃不飽而發(fā)愁了,人們也不會以苦菜作為維持生命的依靠了。反之,很多人因為飲食不合理、營養(yǎng)過剩,從而得了一些富貴病。一些人常年的大肉大魚、精米細面,常覺口中寡淡、沒有胃口。于是,出現(xiàn)了回歸自然,吃粗吃野吃天然的趨勢。于是,普遍分布的苦菜便成了人們選擇的主要目標之一。于是,就出現(xiàn)了開發(fā)苦菜的行當,苦菜有了大棚栽培,甚至還有了苦菜茶、苦菜罐頭、苦菜飲料等,苦菜還進了高雅飯店和酒樓,苦菜也上了城里人的餐桌。
我的家鄉(xiāng)附近沒有苦菜,在那不得溫飽的時代,幫助窮苦人家度過荒饉、度過春荒、人們賴以果腹的野菜主要是薺菜、馬齒莧、刺筋(小薊)等。離開家鄉(xiāng)以后,逐漸知道了還有一種叫作苦菜的野菜,它才是很多地方窮苦人家的救命菜呢,它的名聲要大得多呀!以前我對苦味不太感興趣,以后我的味蕾不知不覺地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慢慢的也喜歡上了苦菜那苦中帶澀、澀中帶甜、甜中帶涼、涼中清香的獨特味道。記得2001年在陜西華陰、2003年在陜西楊凌工作時,我就自釆苦菜用來凉拌著吃。近兩年我在福建工作期間,曾看見有人從野外采回苦菜來吃,可惜我沒有找見它們的生長地,沒能采來食之,尚有遺憾之感。
近些年來,當我在家居住的時候,我經(jīng)常與老伴去附近的溝邊、塬畔采摘苦菜,尤其是在春秋季節(jié)苦菜莖葉脆嫰的時候;就是到了夏季,苦菜長高了,莖桿老了,我們還要采摘新發(fā)出的嫰枝和葉子來食呢。
苦菜的吃法很多,我吃苦菜主要是做凉拌菜吃。其做法是將苦菜擇凈水洗后用冷水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瀝干后放入開水鍋中輕輕地焯過,立即放入凉開水中浸泡幾分鐘,然后撈出擠去部分水份,再拌上香油、生抽醬油、蒜泥、蔥花、精鹽和醋,攪勻即可。如果再配點煮黃豆、煮花生米、豆腐干、杏仁等,味道則覺更佳。早晩餐用此小菜佐餐,我覺得美妙無比。我是一個非飲酒者,只是晩上喝上那么小半杯紅葡萄酒而已,而涼拌苦菜常常是我的下酒之菜。這些天,在北京小女兒家,晩上我喝著紅葡萄酒,就著凉拌苦菜,嘴里咀嚼有聲……小女兒和女婿看到此種情景,不覺笑出聲來,她說:“爸的這個樣子,倒別有一番情趣呢!”
我吃苦菜的另一種方法,是沿襲我們關中人喜歡吃“菜疙瘩”的傳統(tǒng)。即將苦菜擇凈、水泡、瀝干之后,用刀切碎,將菜中的水份擠一擠,再將面粉與切碎的苦菜混合拌勻,用手揉搓,再捏成菜團子,然后放入籠屜,上鍋蒸15—20分鐘即熟。吃時,用生抽醬油、醋、蒜泥、油潑紅辣椒面、精鹽、香油、芝麻醬等調和成汁,將菜團子切成片狀,或用筷子將菜團子夾成小塊,邊蘸汁邊食用,自我感覺極好。
我的老伴聽到苦菜的另一種吃法,我試了一下,覺得也很不錯。這種吃法是,將苦菜擇凈、水泡、瀝干之后,用刀切碎,盡量擠岀菜中的水份,再加入面粉拌成絮狀,然后放入籠屜,蒸10分鐘即熟。蒸熟后,再用油,加鹽、加蔥花等炒吃。這是我們關中人的另一種特殊吃法,我們把這種做法叫“麥飯”,吃起來其味也不苦,口感也不錯。
北京的冬天快到了,目前正是苦菜的旺盛生長期,最近我數(shù)次去郊外采摘苦菜,收獲不小?;貋砗螅覍⑵鋼駜襞菟疄r干后,經(jīng)水焯過,冷水浸泡,將其捏擠成團狀,然后放入冰箱冷凍起來,這樣就可以吃很長一段時間了。
( 2008年10月10日于北京)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