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詠土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09-22熱度:0次
又是人間一度秋。
二十四節(jié)氣真是神奇,用一雙看不見的手,操控著萬物的生長節(jié)律。千樹春華才褪殘紅,流光之夏接踵而至,一番野蠻生長之后,秋風秋陽緊鑼密鼓,萬頃田野悄然鍍金。此時此刻,大地靜默無語,一如兒女滿堂的母親,迎來了最為豐饒的季節(jié)。
然而,這一切來得迅即,去得也快。三天五日,莊稼收割殆盡,稻谷顆粒歸倉,只剩下堆在地頭的秸稈,還有曬著陽光的根茬。記得兒時,它們曾經扎傷過我的腳,而現在它們仿佛在扎我的心。
在農人歡慶豐收之時,大地顯得空落冷寂,令人不免心生憐意。
摧枯拉朽的犁鏵,翻開一道道泥浪,將枯葉、根茬掩埋。板結的泥土變得松軟,彌漫著醉人的氣息。
踩著濕潤的泥土,我的眼睛也濕潤起來。原來平凡無奇的土地,竟是那樣地慈眉善目!她包容萬物,不棄草芥;她化育五谷,滋養(yǎng)萬民;她無私奉獻,一無索?。凰锰熨n的息壤,捧出人間的大愛!
不須窮盡辭海。我知道:任何贊美都是多余,唯有“厚德載物”可資大地配享!
手捧一把泥土,我輕輕捻捏,仿能從中攥出朵朵思想的浪花!
徜徉于知識的海洋,在自然科學專著里,我找到了土的蹤影。
“土是尚未固結成巖的松軟堆積物。主要為第四紀的產物。土由各類巖石經風化作用而成。土位于地殼的表層,是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主要地質環(huán)境。土與巖石一起是工程巖土學的研究對象?!?BR> 原來土成于混沌初開,古香古色,自然天成。
比之定義式的描述,土在古代經卷里的形象,則更加真實生動,顯得五彩繽紛。
“地之吐生物者也?!保ā墩f文》)
“百谷草木麗乎土?!保ā兑?#8226;離彖傳》)
“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青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荊州厥土惟涂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青黎,雍州厥土惟黃壤?!保ā稌?#8226;禹貢》)
“乃立冢土。”(《詩•大雅》)
“土壤布在田,能者以為富?!保ā痘茨献?#8226;說林訓》)
而以“厚載之意”稱“后土”者,更是不勝枚舉。
除上述例子外,土還是個多義詞,另有“封地”、“領地”和“鄉(xiāng)里”、“鄉(xiāng)土”等義。
有關土的故事,三天三夜說之不盡。
有關土的頌歌,千秋萬代詠之不絕。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比A夏先祖敬天崇地,把祭祀放在戰(zhàn)事之先。北京地壇,是世界最大的祭地圣壇,清朝皇帝每年在此祭拜地神,祈愿豐收。山西萬榮后土祠,是華夏最古老的祭地之所。先人最初的祭祀對象是“社”,即土地之神---后土圣母女媧氏。商代伊始,祭祀的對象除了“社”,又加上“稷”,“稷”就是谷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文獻中,“社稷”乃與國家同義,可見古人對地神谷神的無尚敬仰。
平凡樸素的土,觸手可及的土,司空見慣的土,貌不驚人的土,名詞前綴的土……在人們心目中,土的模樣是如此原始,如此樸素。而在在文明的典藏里,土的形象又是那樣溫文爾雅,儀態(tài)萬方!在古老的祭壇上,后土圣母又是何等崇高,被尊為土地最尊之神!
蕓蕓眾生,置身塵世,千絲萬縷,與土關聯。先是衣食,賴土化育,無此難以立命。再是住行,憑土依托,舍其難以安身。即便百年身故,也要魂歸大地,入土為安。
即便天界神仙,亦不乏下凡之例。人生在世,有誰能割斷與土的不解之緣?
世間凡夫俗子,宇宙一粒纖塵,與生俱來都帶著土的本色,就像呱呱墜地的嬰兒,帶著清晰的胎記。
作為農民的兒子,我身沾滿土氣,甚或透骨入髓,怕是一輩子也漂洗不去。
我想起以土為樂的童年,一邊玩泥巴,一邊看大人們春種秋收。我和小伙伴們在谷子地里捕捉蟈蟈,我和爺爺在窩棚里看護瓜地,我瞅著土鍋臺為等一碗噴香的年夜飯……
我見過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的身影,嘗過三伏天下地鋤草的辛苦。鄉(xiāng)村的貧窮落后,在心底打下深深的烙印。我對腳下的土地愛怨交織,少時便起過逃離土地的念頭……
蒼天在上,厚土在下,請恕我不恭之過!
昔時舊年,少不更事的我,曾經夢想像自由的鳥兒,一飛沖天,遠行萬里,哪里知道要有一棵大樹棲息歇翅,要有一方凈土安放靈魂!
很長一段時間,我曾為自己在城市安身立命感到驕傲。當我為在陽臺上養(yǎng)花四處找土時,才走進村野田地。哪里的土壤是那樣肥沃,連續(xù)幾年讓我的花草爭奇斗艷,引來左鄰右舍艷羨的目光??墒呛髞恚€是盆里的那些土,任憑澆水施肥,花草愣是長不起精神,一時讓我茫然無計。
于今想來,實在幼稚可笑。經年養(yǎng)花的我,竟是如此愚鈍,像個悶葫蘆似地,非經時光老人點化,茅塞不開!原來一盆土,一株花,一俟登堂入室,便從此不接地氣,生機久而自衰,而我與之何異?
愧疚在心,鉤沉往事,我突然記起毛主席的《八字憲法》來。“土肥水種密保管工”,至今我仍記憶猶新,因為當年演出快板劇時,我就是頭頂“土”字的小演員,當著父老鄉(xiāng)親的面,在臺上把“土”字夸成一朵花!
彈指一揮,年屆天命。舊話重提,感慨萬端。我多想像兒時一樣吟詠放歌,贊美息壤,感恩土地,但卻不知何因,詩文靜落紙上,心語難以發(fā)聲。我只能憑借蕭蕭秋風,對著廣袤大地,對著故鄉(xiāng)田園,從心底默念一句:歸去來兮!
只此一句,我便熱淚兩行!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