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顶级特黄大片,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大地资源影视中文二页,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狀元郎楊慎

來源:作者:武斌時間:2015-06-17熱度:0

剛來成都的時候,我和同學去了新都的桂湖公園,園內(nèi)有一個升庵祠,就是那個狀元楊慎的。這里原是楊慎的老宅,現(xiàn)今變成了紀念他的祠堂。園內(nèi)蓮花朵朵,像一位位美女,簇擁著這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景色甚是美麗。這就是第一次接觸到楊慎,雖說是很久的事情,還讓我記起那次游園。

后來,看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經(jīng)常聽的主題歌,就想這首歌是誰寫的,這樣豪邁:“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辈橘Y料竟是我們狀元郎楊慎寫的,是他的《二十一彈詞》中的《說秦漢·臨江仙》。他真是位多才多藝的人,佩服至極。

其實,楊慎和解縉、徐渭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超級才子楊慎被貶云南地區(qū),整天看書,被評為博覽第一,人稱“無書不讀”,學問最為淵博,足以排名第一。并且他是四川在明朝唯一的狀元,公元1511年,他二十四歲時,殿試第一,考中狀元,授翰林修撰。這些足以說明說明楊慎的博學,說明他杰出的才能。

不過,我們的這位狀元郎也真是出身名門,公元1488年他出生在北京,當時他的父親楊廷和任明王朝翰林院檢討官。他的父親就是四川新都人,母親黃氏和蘇東坡一樣是眉山人,所以楊慎就是名副其實的蜀地人。有史料記載,楊慎六七歲就能將許多唐詩倒背如流,十歲的時候賦詩作文的思路已經(jīng)很敏捷,到了11歲就能寫一些佳句。這可能與他受父親母親耳濡目染有關,父親是當時朝廷的要員,后來成為朝廷首輔,母親是蜀地的名門閨秀,對詩文有一定的研究,這些難道不影響到他嗎?楊慎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十二歲時,擬作《吊古戰(zhàn)場文》,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紅看了極為贊賞,復命擬《過秦論》,其祖父讀了之后,自矜謂:“吾家賈誼也”。有一天,他的父親和叔父們觀畫,問升庵曰:“景之美者,人曰似畫;畫之佳者,人曰似真,孰為正?”要求他寫一首詩加以說明,升庵略加思索,立即寫詩云:“會心山水真如畫,名手丹青畫似真;夢覺難分列御寇,影形相贈晉詩人?!彼龤q時,就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和《詠馬嵬坡》詩等,其《黃葉詩》,轟動京華。當時茶陵詩派的首領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yè)門下”,并稱楊慎為“小友”,這在《明史》中有記載。升庵二十一歲時,參加會試,主考官王鏊、梁儲已將楊慎寫的文章列為卷首。不料燭花竟落到考卷上燒壞,以致名落孫山。遭此意外的打擊,楊慎并沒有灰心失望。經(jīng)過幾年的刻苦努力,楊慎終于在公元1511考中狀元,從此,楊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臺。

但我認為,楊慎不應該走上政治舞臺。雖然成為狀元,可以不去理會朝廷的事,但這也說不過去,那你讀書干嘛?“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钡珬钌鞯恼塘x執(zhí)言,最終導致他一生顛沛流離。

楊慎生活的時代也是悲摧的,他中狀元是明武宗5年。這位武宗皇帝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的叛亂,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手下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統(tǒng)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武宗喜歡嬉戲玩樂,這是楊慎看不慣的。本來作為翰林院的修撰官和專為皇帝講課的“經(jīng)筵講官”,就要為皇帝負責本朝的歷史文獻記錄和各種重要書籍的編撰,也要為皇帝和大臣開展有關經(jīng)史方面的講座,以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明武宗帶著親信去居庸關外消遣散心,可能長時間的休假不理朝政,此時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已經(jīng)成為宰相,站出來反對。但明武宗那管這些,我行我素,帶著他的親信揚長而去。這讓楊慎看不過,更有甚至,那個明武宗一邊游山玩水,一邊還大選民間美女,來滿足他虛榮變態(tài)的心理。楊慎最后再也看不下去了,以“經(jīng)筵講官”的身份寫了份《丁丑封事》的奏章,叫人火速送到居庸關外供皇帝閱覽。也整的很神秘,這份《丁丑封事》的奏章被密封在一只黑色的口袋里,專送皇帝。此時的明武宗,哪管這些,一邊同美女飲酒嬉戲,一遍拆閱了這份奏章。當看到“輕舉妄動,非常出游”等刺目的字眼時,頓時火冒三丈,依然我行我素。楊慎看到這些,心也涼了半截,因此裝病回四川老家新都去了。這不能不說是楊慎的悲哀!

但這種悲哀還算是小的,在后面明世宗的年代,他的命運就更悲慘了!回到老家,此時他的原配夫人王氏也因病去世,他又續(xù)娶了蜀地遂寧黃珂之女黃娥為妻。官場失意,愛妻離去,讓這位才華橫溢的狀元失落到了極點,好在黃娥嫻熟美麗,她又有極高的文學藝術才華,成為他心靈上的知音,他們夫唱婦隨,琴瑟和鳴,但這段在老家的美好時光,也許是這位狀元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公元1521年,被明世宗重新啟用為“經(jīng)筵講官”的楊慎又來到了北京。因為這以前明武宗在江南游玩時溺水而亡,明世宗繼位,但就是因為楊慎的回來,給自己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這個明世宗嘉靖皇帝,是明武宗的堂弟,因為明武宗沒有孩子,才得以繼位。可能是明朝的皇帝都有個性,向來我行我素,每個皇帝都不安分,有喜歡當將軍的,也有喜歡做木匠的。這個明世宗作為明武宗的弟弟,應該尊武宗的父親為“皇考”,但他就要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非要尊自己的父親為“皇考”,這是皇家禮制是不允許的。三綱倫理是他的先祖已經(jīng)制定好了,不能隨便修改,就要說服天下人心。群臣極力反對,此事一拖再推,這期間楊慎的父親楊廷和也因為與這個明世宗政見不合被迫離職回家,楊慎也在極力反對。大明朝首輔離開了,明世宗馬上尊自己的父親為“恭穆皇帝”,真是一不做二不休,毫不顧忌群臣的反對,鬧得朝廷烏煙瘴氣。公元1524年,“大禮儀”爆發(fā),楊慎與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順門,撼門大哭,自言“國家養(yǎng)士百五十年,仗節(jié)死義,正在今日?!泵魇雷谙铝顚⒈娙讼略t獄廷杖,當場杖死者16人,抓了134名鬧事者。十日后,楊慎和給事中劉濟、安磐等七人又聚眾當庭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楊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雖然完成了追封大典,但這個嘉慶皇帝余怒未消,把180余名大臣貶黜出宮。楊慎的罪名最重,被發(fā)配到遙遠而荒僻的云南保山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充軍,并且勒令“永遠充軍”,不得返回京城和故鄉(xiāng)。這就是嘉靖皇帝,這樣不近人情,因為痛恨,所以讓楊慎永遠不能翻身了。

也真是這樣,楊慎的后半生在云南度過的,最后也終老在那里。這個嘉靖皇帝,對楊廷和、楊慎父子極其憤恨,常問及楊慎近況,大臣則回答楊慎“老病”,嘉靖皇帝才稍覺寬慰。楊慎聽聞此事,更加放浪形骸。??v酒自娛,游歷名勝。終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楊慎終不得赦免,按明朝律令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無人敢受理。楊慎年近七旬時,曾返回瀘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撫派人押解回永昌,即現(xiàn)在保山一帶。

而正是在云南的幾十年,楊慎的文采噴薄而出,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狀態(tài),許多詩詞歌賦都寫了出來。政治上的失意,轉(zhuǎn)化成對文學的狂熱,對沿途風景的描述,詠物以寄予自己真正的人格和理想。雖然自己政治上失意,但楊慎人關心人們疾苦,不忘國事。整整35年,幾乎相當于他在北京和四川的全部歲月。楊慎夫婦向云南少數(shù)民族傳播中原文化,余下的時間都是思鄉(xiāng)與痛苦的回憶中度過的。他強烈感受到一種孤單的滋味,每天都會坐在保山荒涼的山坡上,久久注視著天邊升起的月亮,感受時間從身邊悄悄流逝的聲音。永遠得不到皇帝的青睞了,自己真正變成了一個老頭子,額頭爬滿了皺紋胡子長長的,頭發(fā)已經(jīng)白了,他就是當?shù)氐囊晃焕先?,再普通不過了。自己的妻子也已經(jīng)老了,好在多年的相濡以沫,已經(jīng)讓他們感情漸很深?;实蹝仐壛俗约海瑮钌饕灿肋h不會去見那個昏庸的皇帝,他對那個君王失去了信心。

公元1559年7月6日,楊慎死于他充軍的保山。公元1567年,明穆宗隆慶初年,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天啟時追謚“文憲”?!睹魇贰氛f他是整個明朝“記誦之博、著作之富”的第一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稱楊慎“賅博圓通,究在諸家之上”。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被充軍云南,楊慎在文學上的成就有可能與李白、蘇軾相媲美,而且他的政治生涯也會有一個輝煌的頂點。

楊慎的夫人黃娥也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與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并列。她世稱黃安人、黃夫人,故鄉(xiāng)在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qū)玉豐鎮(zhèn)。楊慎對自己妻子的才學嘆賞之極而特別崇拜,稱黃娥為“女洙泗(女孔子),閨鄒魯(女孟子),故毛語(女毛公)”。她的《寄外》充滿了對夫君的思念,

雁飛曾不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

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

相聞空有刀環(huán)約,何日金雞下夜郎?

陪伴楊慎離開京城,她的容顏美麗,高貴而哀戚,目光中依然保持著她一貫的堅定和溫存。送她去滇西,自己到新都將與夫君分開。此去云南,前途命運如何,楊慎悵然寫下:

楚寨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

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河洲。今宵明月為誰留。團團清影好,偏照別離愁。

黃娥更是悲從中來,也填了首《羅江怨》:

關山轉(zhuǎn)望賒,程途倦也。愁人莫與愁人說。離鄉(xiāng)背井,瞻天望闕。丹青難把衷腸寫。炎方風景別,京華音信絕。世情休問涼和熱。

可憐黃娥空留在新都,等待楊慎的歸來,當接道他的家書,戚戚然寫下《黃鶯兒》:

積雨釀春寒,見繁花樹樹殘,泥途滿眼登臨倦。

江流幾灣,云山幾盤,天涯極目空腸斷。

寄書難,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

楊慎1559年云南病故,年過花甲的黃娥女萬里奔喪,到瀘州迎得靈柩返回歸葬。這樣的結局是悲涼的,讓我們也感到特別同情。雖然他們是夫妻,卻不能長相廝守,見面了只有在夫君老死的時候,這是何等悲哀!

文中對楊慎的詩文引用的相對少,因為他已經(jīng)為我們所熟知,而他的夫人黃娥大家相對陌生。楊慎是四川明朝唯一的狀元,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是四川人的驕傲,也是全國人的驕傲。站在新都的升庵祠前,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敬意。

仰望藍天,仰望這位蜀中先哲!

                                                                               2015年3月13日于新都桂湖公園

 

(編輯:作家網(wǎng))